三津田信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幕间(四),首无·作祟之物,三津田信三,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小说写作基础的资料里、尤其是证词里完全没有谎言呢——”
“……”
“当然也不会都是作伪,因为影响较大的言行没那么好隐瞒。就算说谎,也可能被轻易揭穿。”
“但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要怎样——”
“是,不可能区分。但我认为高屋敷元巡警的言行可以全部采信。”
“这个嘛……对我来说理所当然,不过要证明我丈夫没有说谎——”
“嗯,无法证明。然而想想当初作者想要撰写文章的动机,就不妨判定高屋敷巡警的资料没什么问题吧。而且,从作案动机方面来看,我也不认为他和本案有什么关联,也就没有理由故意留下虚假资料。再说我也看不出作者在以此为基础创作的小说里故意进行虚假叙述的必然性。”
“您能这么说,真是……好吧,就算只信我丈夫的资料,我们究竟又能从中明白什么?”
“能明白一个事实:案发当时,关于媛首山状况的叙述真实可信。”
“是指处于密室的状态吗……”
“是。仅仅根据这一点进行考虑,就能发现斧高君有充分的机会。”
“请、请等一下,如果害死真长寿郎少爷的是斧高,就意味着他已发现双胞胎的秘密……”
“没错。不过斧高君并不会因此而感到为难,对吧?因为他喜欢女长寿郎。从他后来被兰子小姐即毬子姑娘所吸引来看,就不能断定他对男人有兴趣。心上人是男性一直让他很烦恼,所以一旦得知对方是女性,他反倒会放下心来吧。”
“那么他杀害真长寿郎少爷的动机呢?”
“独占欲。长寿郎(女)处处显出对妃女子(男)的关心,让斧高君颇为嫉妒。于是他想’假如妃女子小姐不在,或许长寿郎少爷还会更偏向自己‘。你可能认为我一味选用了文中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叙述部分吧,其实不然,因为心理层面上的东西,和作案时罪犯的举动——这种物理层面上的事情毫无关系。”
“但是,当时只有六岁的斧高把十三岁的真长寿郎少爷推下井,那才叫不可能呢。”
“不,正因为是六岁所以有可能。”
“究竟怎样才能做到?”
“趁真长寿郎少爷试图从井中打水时,抱住他的双脚抬起来,拿自己的头一顶他的腰就行。因为个子矮,所以这方法相当有效吧。”
“然后……”
“真正的妃女子小姐发现了哥哥的尸体,她再度恢复为长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