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21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大汉华章(60),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洛娜215,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如今广州所在地的南越。
当然,南越国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他们超长待机的帝王赵佗。
这位秦始皇手下的将领在始皇死后便割据一方自立为王,自此,流水的汉皇铁打的南越王。这位把敌人汉皇给熬掉了几代之后,自己儿子给熬掉了。在位七十余年的南越王最后是直接将皇位交给了自己孙子的。
南越国和长沙国接壤,当年赵佗生怕汉军自长沙国攻打南越还特地出兵咬下了长沙国的一块肉。
不过那跟刘发没有关系……
因为那时候的长沙国国主还是异姓王,而到刘发手里的时候其治下的长沙国领土已经非常狭小,在七国之乱后,刘启吸去其教训,将长沙国的国土削去了好些,才交给了儿子。
被削去的那些自然就充入了大汉郡县的治理范围内,那一块区域给南越国和长沙国之间形成了缓冲带,汉朝兵士大量驻军于此,也算是景帝给自己儿子下的一层保护伞。
长沙国和南越国之间并没有汉朝建造的大道,但是长沙国国都长沙和南越国都番禺在同一直线上,久而久之,此处便出现了一个由商人串联起的“商道”。
秦朝时候,中原大量的有罪人士被流放到岭南一带,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商人,故而两广之地自古商业氛围发达。然而此处受制于地理条件,五岭保护了南地的居民避免其为中原战争所扰之时,同时也隔绝了两地的来往。
一直到秦汉战争时,被赵佗等秦军将领带到南边驻守在此的五十万楚地兵士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和战略思想,他们沿着南地的河流山川布置了严密的防护,并且在当地休养生息
灭秦之战、楚汉之争……汉初征讨的几十年时间内,岭南一地的农业在先进农具和农耕思想的带动下得到了大力发展,等到刘邦有时间扭头将矛头对准岭南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这边人困马乏,尸横遍野,逃亡者众,户籍所在人口不到实际人口的十之一二,而那边却是一派繁荣,个个膘肥体壮。
且赵佗本人是打仗的好手,双方几番试探后,只能采取一种相对和平的姿态对峙,一直到刘邦去世吕后掌朝,在此期间,汉人掘了赵佗祖先的坟墓,同时诛杀了其留在老地的族人,而最让赵佗愤怒的是,吕后对他们进行了经济制裁——禁止母畜、铜器、铁器入南越。
这一招无疑会直接冲击南越国的经济支柱——农业。
因为一直到很久以后,两广之地都是被默认为无铁矿的,而农业的发展,绝离不开铁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