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太阳能电板
一只山竹榴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3章 太阳能电板,四合院:坏我名声?直接造谣!,一只山竹榴莲,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并将其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如太阳能计算器等。这标志着太阳能电池开始逐步走向民用市场。
1964年,NASA发射的Nimbus卫星首次使用了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为卫星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这次成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太阳能电池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1965年,漂亮国学者普林斯提出了"钝化发射极太阳能电池"的概念,这一理论为后来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奠定了基础。
尽管60年代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其效率和成本仍然无法满足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需求。大多数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仍然徘徊在10%-15%之间,而成本则高达每瓦特100美元左右。
在李卫东获得的先进技术中,就包含了非常强大的太阳能电板技术。这种技术的转换率比当前水平高出数倍,可以很轻松地收回成本。李卫东深知,中国广袤的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如果不加以利用,将是巨大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国家的用电量正在急剧攀升。传统的火力发电厂成本高昂,而且污染严重。相比之下,太阳能发电不仅清洁环保,一旦形成规模,成本还会大幅降低。
考虑到这些因素,李卫东决定亲自着手制作太阳能电板样品。他知道,这项技术如果成功,将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卫东来到了他的秘密实验室。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精密仪器和原材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化学药剂味。
李卫东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接下来的工作将是一场艰苦的挑战,但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李卫东仔细检查了准备好的硅片。这些硅片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效率。他拿起一片,对着灯光仔细观察,确保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缺陷。
"完美,"李卫东喃喃自语,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接下来,李卫东开始进行硅片的清洗工作。他小心翼翼地将硅片浸入特制的清洗液中,然后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深度清洁。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 - 任何微小的杂质都可能影响电池的性能。
清洗完毕后,李卫东将硅片放入烘干机中。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