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章 先有天津沈阳道,后有北京潘家园,古董局中局1,马伯庸,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做的判断喽?”
“首先,我没说它是赝品,只说赝品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在电话里说,“只凭照片,既无法观察它的细节,也无法测定它的质地,所以只能从佛像形制上做个初步的判断,里面有些疑点。”
我说得特别谨慎。鉴古这一行,真假分辨其实是件非常复杂的学问。有时候一件古物上有一处破绽,怎么看怎么假,但过了几年以后有了新的研究成果,才发现那不是破绽,是鉴别的人功力不够。
从前曾经有人花大价钱收了半块魏碑,结果有行家鉴定了一圈,说你这碑肯定是假的,为什么呢?因为碑文里搀进去一个简体字,把“離亂”的“亂”字写成简化过的“乱”了。那人气得把碑给砸了,碎块拿去砌鸡窝。结果过了几年,新的魏碑出土,上面赫然也有一个“乱”字,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个字古已有之,是工匠们刻字时随手省略的,又叫俗体字,那人知道以后后悔不迭,可惜已经晚了。
所以我没有急着下结论,只说有疑点。刘局听出了我的心思,爽朗一笑,说你先给我说说看吧。
其实这个鉴别说穿了,也没什么特别神奇的地方。鉴别佛像,一个特别关键的因素是它的雕刻风格。中国历代都有佛像,但是其雕刻手法各有各的特点,发展沿革有清晰的脉络可循。什么时代会出现什么纹饰,这个是错不了的。
我说:“我刚才反复看了几遍,觉得这个佛头的面相有些熟悉。后来想起来了。这尊玉佛和龙门石窟的大卢舍那佛像神态非常类似。”
龙门石窟有一尊大卢舍那佛,佛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0米,雕刻极其精美,是镇窟之宝。根据史料记载,这尊大佛是武则天捐出自己的脂粉钱修建而成的,容貌完全依照武则天本人的相貌刻成。照片上的那尊玉佛头,和大卢舍那佛的相貌非常类似,两者的秀美眉宇之间都透着一股威严之气,俨然有女王的气象。
“这没什么奇怪的。”刘局在电话里说,“这尊玉佛是供奉在则天明堂之内的,有很大概率也是依照她的面容雕刻而成。”
我立刻说:“正是因为这两尊佛像都依照武则天相貌雕成,才会有问题。我发现的蹊跷之处,一共有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