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胖子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94 一石又七斗,大唐风流小地主,吃货胖子龙,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子忧此举,确实出乎朕的意料。之前还笑话他不通农事,结果却被这小子给教训了,实在是让朕难堪啊。”
“哈哈,陛下,我等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过这种难堪,臣倒是希望能多来几次。”杜如晦笑道。
李二闻言也是大笑:“哈哈,杜公说得不错,这种难堪,朕倒是希望他多来几次。子忧这稻田养鱼的方法,倒是值得推广。如此一来,我大唐百姓的生活,却又要好上许多了。”
李二等人在旁说话之时,收割完毕的第一亩稻谷,终于称量完毕。
房玄龄手捧着账簿,仿佛看了几遍,似乎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加错了数字。
“房公,如何?子忧这稻田亩产几何?”李二出言询问道。
房玄龄这才抬起头来,好半响才喃喃开口:“陛下,子忧这块稻田,亩产稻谷一石又七斗。”
“哈哈,那也不错了,毕竟还出产了那么多鱼……等等,房公,你方才说什么?亩产稻谷多少?”李二随口笑道,话说一半才觉得不对。
方才房玄龄说李忘忧的稻田亩产是多少来的?
一石又七斗?
这怎么可能?
房玄龄也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陛下,你没听错,确实是一石又七斗,准确的说,是一石又七斗三升的稻谷。”
再次听房玄龄确认了亩产,不仅李二呆住了,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也都呆了。
那一亩稻田,挖去了至少一分地用于养鱼的沟渠,剩下的田地亩产还能有那么多?
要知道大唐最好的水田,风调雨顺大丰收的情况下,产量也不过就那么多而已。
今岁受年初大蝗灾的影响,各地官府汇报来的情况,都是言明一定会减产。朝堂上的诸位大佬,都为此头疼不已,所以今日急着赶来定周村,与李二商议放粮赈灾的事宜。
李忘忧这三百亩稻田,原本就只是无用的盐碱地改良而来,能长出水稻便已是奇迹。
可如今不仅产出稻谷,而且这产量却也太高了吧?
“房公,这可开不得玩笑啊?一石七斗,不会搞错了吧?”
“该不会是这衡器不准吧?怕不是米斗不足量?”有人疑惑的问道。
房玄龄立刻摇头:“不可能,这是户县县衙发放给各村,用以征收租庸调的衡器,上面还有户县县衙的戳子在呢,这如何会不准?”
“快,再来几个人,将这些稻谷重新称量一遍!”李二扭头向金吾卫的军士们吩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