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 章,资本家已经拥有大量资产了,为什么还要剥削无产阶级?,杂志,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利益都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路。
话说,骗人网贷透支消费算个鬼的「消费主义」,我这样设想把消费与投资完全重合才是真正的「消费主义」……
注意!这个跟苏联解体前搞的每一个国民都持股不一样。
那就是修正主义到家了,等同于全民私有(而且是平均主义私有)。
也不同于我国之前的国有制企业(那个比较条块分割),我这个是宏观上的行业交叉投资持股,具体到个人,大家都还是劳动者,无产阶级,不具体占有生产资料。
只不过是以交叉投资持股方式保证各个行业都能从国民(社会)经济发展中获利(稳赚不赔)。姑且算是「宏观盈利法」而非「账房经济学的微观盈利法」。
特别提示!上述观点极其仓促!极不严谨!之所以提出来,不是说非要按照这么搞,而仅仅是为了刺激大家开阔思路,不去钻各种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和MAGA的牛角尖。
理由如下:
长远来看,生产力是一定会也一定要发展进步的,这必然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力的过剩(如自动化,智能化)。这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跟姓资姓社无关。
基于经典的三大产业分类,主流的,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劳动力的分流与转移,尤其是向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转移。美国不就老是吹牛嘛,一百万人种田,养活剩下来几亿人唱,跳,rap,篮球。但是,这条路也越来越难走。
其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这是第一和第二次产业革命时还达不到的),使得服务业的劳动力都被挤压出来了,比如,无人机,无人车的推广,未来搞不好就会挤掉快递小哥的饭碗。啥?你说劳动力转移到设计,制造,操作,维护无人机,无人车?可惜,新创造的岗位未必与挤掉的就业机会等量代换,科技的发展往往是以需要少量劳动力的高端取代耗费更多劳动力的低端,兴许,人家挤掉1000个快递小哥的同时,只提供100个新的运维岗位呢?剩下的900个怎么办?怪他们不努力?
其二,第三产业的畸形旺盛会反过来挤压第一,第二产业,可能导致脱实向虚(这点不需要展开讲,大家都懂)。
所以,传统的「转移法」越来越面临「耐药性」。管你凯恩斯主义也好,罗斯福新政也好,MAGA也好,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生活消费)还不够旺是客观事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