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一章,生于一九八四,郝景芳,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住院一个月之后,我出院回家。
持续的药物让我从早到晚思维迟钝。妈妈帮我退掉北京的房子。坐在火车上,我用残存的理智回忆一年半之前出门的情景。一年半漂泊,只身来去,只带回失败者的躯壳。
回家昏昏沉沉住了月余,十二月里,我忽然接到爸爸的电话。不知道是凑巧,还是妈妈告诉了他,爸爸在电话里问我最近精神好不好。这是零八年底。距离上一次见到爸爸已经过去了两年。其间我们偶尔邮件,但很少电话。我几乎没有将自己的状态告诉他。我一时语塞,思绪太多不知从何提起。
“我在美国安顿得差不多了,你要不要来看看?”爸爸问我。
“你怎么在美国?”
“我搬到美国了啊。邮件里不是跟你说过吗?”
我隐约中想起来爸爸曾经在一封邮件中说过,自己想把欧洲的店盘掉,到美国做点事,但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爸爸的行动力又一次让我惊讶。
“我不知道能不能去……”我犹豫着说,“我最近……身体不太好。”
“那正好来换换空气。”爸爸说,“换换空气心情好,心情好了身体就好。”
我心里忽然一动。换换空气让我心动。
“什么时候?”
“随便你啊。春节怎么样?”
“好啊,那就二月吧。”
妈妈其实不太放心我去。但或许是难得见我高兴了一点,便不忍心阻止,想来想去终于是答应了。
爸爸在美国住的地方是旷野中的小镇。
我原本期待到了美国就见到繁华大都会、娱乐影视城、时髦男女,结果下了飞机,什么也没有看到。坐着爸爸叮叮咣咣快要散架的二手福特车一个小时,穿过一片覆满雪的原野,最后到达一座空旷稀疏的小城市。小城中央有几座高楼,其余地方全都是二层小楼,商场、饭馆都在沿街的小楼一层,门上挂着七十年代电影里看过的那种大字招牌,有些地方已经有破损,店铺看上去萧条,只有一小部分开门,街上行人也很少。过了店铺云集的几条街区,便是稀疏的民宅,相互区隔很远,每座小房子外面都有一片草坡,但又没有隔墙,说是花园又算不上,不像欧洲的小庭院总是精心布置,这里的草坡上零落着一些植物,虽然被雪覆盖看不清楚,但从起伏的形态看,形貌杂散,缺少刻意为之的安排和修剪。草坡更像是相互的隔离,而不是装饰。小房子大部分是一层,结构简简单单,斜屋顶,直墙面,偶尔有一两座二层小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