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七十六章 无当飞军(5),马谡别传,高瞻非,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郡。
接下来,才是蜀军的噩梦!
蜀军肯定要分兵五处,镇守五郡城池,反而落入了被动防御的局面。
而魏国的军队没有了城池,反而没有了后顾之忧,因为骑兵的关系,进退自如,反而更主动。
因为他们不用分兵五处攻打城池,既可以围点打援,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蜀军的骑兵在夷陵之战中几乎损失殆尽,因为军马缺乏,一直得不到重建。
而魏军骑兵犀利,马匹充足。
蜀军的步兵,绝对不敢出城支援其他被攻击的郡城。
如果步兵胆敢出城,魏国的统帅绝对会集结主力骑兵,把蜀国的步兵歼灭在支援的路上。
因此,蜀军只能死守城池。
先不说粮草供应,城内百姓叛乱,种种不利因素,仅仅是拼比兵力的消耗,最后落败的一定是人口不足百万的蜀国。
就算蜀国倾全国之力,顶住了拥有四百万人口的魏国对陇西五郡的进攻,但灭亡的还是蜀国。
因为蜀国的背后,还有一个盟友孙权。
孙权对西川也是虎视眈眈,撕毁盟约、背叛盟友,对孙权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马谡委婉地把这些道理,都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刚开始,还有些不服,想用各种计策,来弥补蜀军士卒以及骑兵的不足的弱点。
陇西五郡,虽然城池坚固,但没有天险可守,只能在城池攻防战中拼比兵力消耗。
里面的百姓和大小官员,都是魏国的,他们大多都是忠于魏国的。
自古能够守住的城池,都是军民一条心,而且久守必失。
所以,不管诸葛亮有多少计策,都没有办法让城中的百姓与蜀军一条心,与城池共存亡!
因此,蜀军守不住城池,是必然的。
听了马谡的解说,诸葛亮再没有反驳,也没有说人心思汉。
因为自从曹丕执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不但把那些豪强世家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而且还把那些寒门俊杰,也拉到了车上。
现在整个魏国,愿意匡扶汉室的世家大族,已经是凤毛麟角,难以寻找。
其实,诸葛亮提出这个北伐计划,也不认为自己真的能够获胜。
但诸葛亮天天喊北伐,必须得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军事计划事关胜败存亡,就算不弄得朝廷百官尽人皆知,但也至少要说服刘禅和同为顾命大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