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制造退路,谢谢你,松浦弥太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人的意见、想法或点子,大都是从那人的内心孕生出来的。
要对一个人的见解说“NO”的时候,就事先为他找好退路。
我在前文提过,当对方在等候你答复的时候,应该迅速明确地答复“YES”或“NO”。
但当对方在针对某件事陈述自己意见的情况下,我觉得这么做似乎就欠考虑了。
“我是这么想的,想这么做。”
即使对方的意见和自己的看法有出入,但突然就插嘴一句“你说错了”,给出否定的结论,这么做有些粗鲁无礼,不是吗?
就算心里觉得“应该不是这样吧”,还是先好好听对方说完,暂时接受对方的见解。
“咦?原来他注意到了这种地方,真不简单啊。”如果发现值得称赞的地方,就予以赞许。
做到了这几点,再补充自己的意见:“不过也有这种思考方式吧?”或是:“这种做法又如何?”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处理,对方既可以直率地从容地说出他的意见,也能催生出你自己所想不到的点子。
我认为讨论、交换意见、脑力激荡的基本条件,正是绝不否定对方。
然而,如果在讨论最后必须得出一个答案的情况下,有时你必须说“NO”。
家人一起讨论,家里要买的新沙发花色是要选条纹的还是纯白的,如果最终做决定的人是你,那你就得对坚持要选条纹的孩子说“NO”。
公司在讨论营销计划的提案,最后你也可能不得不明说后辈的提案“实际执行可能有困难”。
要对一个人的见解说“NO”的时候,就事先为他找好退路。
因为一个人的意见、想法或点子,追溯其根源,大都是从那人的内心孕生出来的。如果自己的意见被全盘否定了,想必会很抵触。
“条纹沙发不适合家里现在的风格,不过条纹花色真的很酷呢,下次你自己的东西就选条纹的如何?”
假使这次你无法采纳孩子对沙发的意见,在这点上你应该说“NO”,但绝不可以否定他们对条纹的喜好。
“这个营销计划这次虽然不采用,不过你的着眼点非常好,下次有其他机会或许可以试试看。”
不是抹杀对方的工作点子,而是帮忙寻找其他的可能性,这么一来,对方便不至于太沮丧,也能维持对工作的热情。
有时当冲突明晰化,和某人形成对立,你必须站在强硬的立场明确地说“NO”。比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