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诸葛亮师徒相谈,刘德然安排造纸
耳机喜欢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2章 诸葛亮师徒相谈,刘德然安排造纸,三国:刘备辅翼,助他再造大汉,耳机喜欢打,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等,到加工处理,浸泡、蒸煮、舂捣、抄纸、晾晒等工序,皆一一在列。
刘彦原本微蹙的眉头在接过诸葛亮递来古籍的瞬间豁然舒展,眼中满是惊喜。
“孔明啊,此乃天助我也!”刘彦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有了诸葛亮的这本古书,造纸之术便可追根溯源,进而广布天下。
刘彦一页一页仔细阅读着书,细细察看。名闻天下的蔡侯纸,不过也就几步而已。与西汉时候相比,蔡侯纸已经有了太大的进步。
首先,是原料的选取。蔡伦选择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这些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材料,作为造纸原料。这也是蔡侯纸得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选择好原料之后,将原料放入水中浸泡,使其初步软化,并经过蒸煮,让植物纤维得以发生变化。
然后对经过蒸煮初步处理的原料进行漂洗,使植物纤维纤维变软散开。随后便是切锉,旨在把原料纤维变短,更易于后续的加工处理和舂捣。
所谓舂捣,便是用杵臼等工具对原料进行加工。在现代造纸术语中称之为打浆,让纤维在水中形成有较大表面积的丝絮状,使纤维之间结合得更紧密,利于后续制作。紧接着,将舂捣后的植物纤维加水稀释,形成均匀的纸浆悬浮液。
在悬浮液制作好之后,把新鲜植物的叶、藤、根直接加水浸泡或经火熬煮的稠滑液汁,即纸药,加入纸浆中,使纤维悬浮均匀,防止沉淀结成絮团,并且让抄捞出的湿纸可以重叠,压榨去水后能够一张张分开。
分开之后,用纸帘从纸浆槽中捞出纤维,水从帘隙漏去,帘上分布均匀的植物纤维结合紧密,形成湿纸页。再通过挤压等方式,去除湿纸页中的大部分水分,使纸张初步成型。然后将经过压榨的纸张一张张分开,避免相互粘连。最后把分好的纸张进行烘干或晾晒,使其完全干燥。
大体上,这就是蔡侯纸的制作过程。
刘彦唤来一名侍从,神色郑重地吩咐。
“你即刻去安排人寻找制作纸张的材料,需麻头、破布、旧渔网、各类树皮等,越多越好。”
侍从领命匆匆而去。
刘彦又转向诸葛亮,语气温和且期许:“孔明你才思敏捷,烦请你写一份公告,要广招工匠,若有百姓愿意学习者,来者不拒!”
“另外,也可向百姓大批量购入原材料。麻头破布之类物件,百姓家中必然不少。”
“孔明,此事刻不容缓。你需尽快准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