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页,都市的人生,张爱玲,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的墓地力求其温暖干燥,假如发现墓里潮
湿,有风,出蚂蚁,子孙心里是万万过不去的。于是风水之学滋长加繁,专门研究祖墓的情
形与环境对于子孙运命的影响。
对于父母遗体过度的关切,唯一的解释是:在中国,为人子的感情有着反常的发展。中
国人传统上虚拟的孝心是一种伟大的,吞没一切的热情;既然它是唯一合法的热情,它的畸
形发达是与他方面的冲淡平静完全失去了比例的。模范儿子以食人者热烈的牺牲方式,割股
煨汤喂给生病的父母吃。这一类的行为,普通只有疯狂地恋爱着的人才做得出。由此类推,
他们对于父母死后的安全舒适,关心到神经过敏的程度,也是意料中的事了。
为自己定做棺材,动机倒不见得是自我恋而是合实际的远虑。农业社会中的居民储藏一
切的生活必需品,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中国的富人常被形容为“米烂陈仓”。在过去,
在一个较有余裕的时代,寿衣寿材都是家常必备的东西,总归有一天用得着的。
斤斤于物质上为亡人谋福利,也不是完全无意义的,因为受审判的灵魂在投生之前也许
有无限制的耽延。从前有过一番争论,不能决定过渡时期的鬼魂是附墓上还是神主牌上。中
国宗教的织造有许多散乱的线,有时候又给接上了头。譬如说,定命论与“善有善报”之说
似乎是冲突的,但是后来加入了最后一分钟的补救,两者就没有什么不调和了。命中无子的
老人,积德的结果,姨太太给他添了双胞胎;奄奄一息的人,寿命给延长了十年二十年,不
通的学童考试及格……好死与横死
中国人对于各种不同的死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讣闻里的典型词句描摹了最理想的结束:
“寿终正寝”。死因纯粹是岁数关系,而且死在正房里,可见他是一家之主,有人照应,有
人举哀。中国人虽然考究怎样死,有些地方却又很随便,棺材头上刻着生动美丽的“吕布戏
貂婵”,大出丧的音乐队吹打着“苏三不要哭”。
中国人说一个人死了,就说他“仙逝”,或是“西逝”(到印度、释迦牟尼的原籍),
又称棺材为“寿器”。加上了这样轻描淡写愉快的涂饰,普通的病死比较容易被接受了,可
是凶死还是被认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