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一枝花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第 12 章,女国公,村里的一枝花儿,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再没有比她更能气人的,“前面带路。”
虞归晚轻哼一声:“你还指挥起我来了。”
“怎的,你现在一箭射死我。”
虞归晚走到了前面,认真道:“你是我的人,除非你先背叛我,否则我不会对自己人下手。”
幼儿不再说话。
。
虞归晚在村河的岸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弄了间茅草屋,留陶翁师徒二人在此住着,对外只说两人是她路上收留的,无依无靠遂投在这里,实则茅屋后面就是已经在开挖的盐井。
虞归晚起先也不知道阎罗娘竟给了自己一位财神爷,待她领陶翁去河边看过,又说了想法,并将盐井的构造图画在纸上让陶翁照着凿,陶翁这才大惊失色,跪在地上朝她做了套古怪的祭拜礼,还称她为大祭司,搞得她一头雾水,问过了才知道陶翁原是蜀地滇族人,卓筒井是蜀地滇族才知道的秘法,井口窄小如竹,内深可达数十丈,若要打的深就需借助器具。
滇族居于深山老林,鲜少人知道,数年前滇族与其他部落起冲突,身为族中长老的陶翁遭人掳走,先是流落山外,几经辗转又被卖到江南,之后是中原,再是北境,若不是阎罗娘突发善心救了他,怕是早已化为枯骨。
滇族靠取地下盐水制盐田,再晒出细盐供给族人,并立下族规不许族人将井盐往外运,更不许对外人提起。
陶翁说盐井是族中的大祭司传授于族人,这位大祭司在传授完毕后就消失匿迹再没有出现过,他见虞归晚能拿出盐井图纸,且面相与他儿时见过的大祭司有几分相似,便认定虞归晚就是滇族的大祭司,跪拜她是应该的,身为滇族人,也永远供大祭司驱使。
在过来的路上听了始末,再看到藏在茅屋后的盐井及开出来的一小块盐田,上头已经结出一层细细的水晶盐,长了颗七窍玲珑心的幼儿又岂会不知虞归晚在打什么主意。
“你要贩私盐?!”
虞归晚蹲在盐田边,拿杆子拨弄盐水,面对幼儿的质问,她很是漫不经心,道:“何为私?何为公?公本应惠民利民,可如今盐价居高不下,税收又年年往上增,朝廷将钱用到哪去了?安置难民时你不是没看见,官府一个子儿都没有,若不是我,村里这帮人早饿死或让豺狼虎豹给叼走了,好东西都是朝廷占着,谈公私岂不可笑。”
幼儿反驳:“若朝廷不管束,以商人逐利的本性,盐价只会更高。”
“错,价高是因为量少,当一个东西如路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