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坐飞机上课的学生,黑色的孤独,孔庆东,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把不锈钢的饭碗敲得叮咚乱响,吓得姑娘们一个个“掩耳听铃”。作为光州当地人的她,也兴奋得满面春风。我说:“如果我在北大下岗了,就到你的学院工作吧,你只要每星期请我来这里吃烤肉就行了。”她星眸闪动地连说:“没问题,行,行。”
参观光州5.18墓地的时候,我问她那一年多大。她说小学6年级。她的眼睛里一下子没有了活泼,没有了灵动。我没有再多问。我心里想,在当年那隆隆的坦克碾过的大街上,在曾经血肉横飞的广场上,如今成长起这样一位成熟的女性,她每周坐着飞机去学习中国文学。她从我这里学习鲁迅、老舍、沈从文,从别的老师那里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然而我们应该从她那里学习一点什么呢?
从光州回到汉城,我们坐高速巴士,仍然用了4个多小时。在车上,我对朋友说,世界各国有坐飞机去吃饭的,有坐飞机去赌博的,有坐飞机去嫖娼的,但是对于教育,有些人不要说飞机,连坐车都拿不出钱或者不肯拿钱。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代课老师要去找学生,不就连一张车票也买不起吗?
坐飞机去上课,不是一种派头,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走路也能搞好教育。
这位坐飞机来上课的学生,名字叫吕承娟。她用一副娟秀的身躯,承担起了一种值得仰视的精神。
为纪念毛泽东关于教育的“五七指示”,写于5.7凌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