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七、缘短情长,余光中散文精选,余光中,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叫座,三年下来,演了近七百场,观众已达十一万人。我们去的那夜,也是客满。那些木偶约有半个人高,造型近于漫画,幕后由人拉线操纵,与音乐密切配合,而举手投足,弯腰扭头,甚至仰天跪地,一切动作在突兀之中别有谐趣,其妙正在真幻之间。
临行的上午,别情依依。隐地、天恩、我存和我四人,“回光返照”,再去查理大桥。清冷的薄阴天,河风欺面,只有七八度的光景。桥上众艺杂陈,行人来去,仍是那么天长地久的市井闲情。想起二百年前,莫扎特排练罢《唐·乔凡尼》,沿着栗树掩映的小巷一路回家,也是从查理大桥,就是我正踏着的这座灰砖古桥,到对岸的史泰尼茨酒店喝一杯浓烈的土耳其咖啡;想起卡夫卡、里尔克的步声也在这桥上橐橐踏过,感动之中更觉得离情渐浓。
我们提着桥头店中刚买的木偶:隐地和天恩各提着一个小卓别林,戴高帽,挥手杖,蓄黑髭,张着外八字,十分惹笑。我提的则是大眼睛翘鼻子的木偶皮诺曹,也是人见人爱。
沿着桥尾斜落的石级,我们走下桥去,来到康佩小村,进了一家叫“金剪刀”的小餐馆。店小如舟,掩映着白纱的窗景却精巧如画,菜价只有台北的一半。这一切,加上户内的温暖,对照着河上的凄冽,令我们懒而又赖,像古希腊耽食落拓枣的浪子,流连忘归。尤其是隐地,尽管遭窃,对布拉格之眷眷仍不改其深。问起他此刻的心情,他的语气恬淡而隽永:
“完全是缘分,”隐地说,“钱包跟我已经多年,到此缘尽,所以分手。至于那张身份证嘛,不肯跟我回去,也只是另一个自我,潜意识里要永远留在布拉格城。”
看来隐地经此一劫,境界日高。他已经不再是苦主,而是哲学家了。偷,而能得手,是聪明。被偷,而能放手,甚至放心,就是智慧了。
于是我们随智者过桥,再过六百年的查理大桥。白鸥飞起,回头是岸。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