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衙允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边城信使(中),大唐敦婿,大衙允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世民瞬间陷入沉思。
昌繁心里也咯噔了一下。
边城信使报告的情况,已经可以说是非常危急的了。
好几百里相隔的距离,这个消息被送回京城这里,实际上已经是三四天前的情况。
在这几天当中,也不知道边城那边是否又发生了新的战况出现,也不知道那些贼心不死的荒国人,是不是又在集结大军欲扣开边军的城门?
这两城之地的边防军,实际上人数也并不算少的。
只不过,因为朝廷国库当中羞涩的原因,边城那边的防备力量一直都无法装备完善。
边城那边不单单缺粮草,而且还缺很多盔甲武器,许多必备的战略物资也严重短缺。
这些窘迫的情况,李世民实际上是一直都有一个比较大概的了解的。
只是可惜,他这个大唐朝廷的大家长也是十分为难啊,大唐国土幅员辽阔,无论是东西南北镇守边疆的军队无论是哪一部分每日每月的消耗也都是十分的巨大。
边防线上不但需要步卒,而且还需要数量不少的骑兵,人吃马嚼的每一个月所耗费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而且大唐的百姓在前隋朝的横征暴敛之下,也早就已经是把日子过得遍体鳞伤了。
他体恤百姓,也深知不能够无休止的加重百姓的赋税。
所以每年收上来的赋税,也仅仅是能够维持基本开销。
从贞观元年开始,实际上李世民已经在尽力的避免国与国之间的战端开启,尽量的去避免国库粮草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快速损耗。
他做得已经算够好的了,可是即便如此,也还是在巨大的开支之下会常常捉襟见肘。
穷家的主,它并不好当。
穷国的陛下,他也很难。
其实李世民这个人原本是把那权柄看得比较重的,他一直追求的就是要节制天下的兵马,为大唐汉人赢得尊严。
但是他在对待昌繁以及昌繁麾下训练的那些黑衣民团,他相对来讲已经算是非常的放纵非常的宽容的了。
黑衣民团有不少的消息,其实他早就已经掌握了动向。
然后,他却从未去节制。
这完全是因为,昌繁在去岁的时候和他讲过的那些话。
昌繁曾经信誓旦旦的告诉过他大唐想要富民强兵,就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特别是工业上的发展,还有商业上的提振,这都是需要大破之后而立,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