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戏联选萃》序,蒲桥集,汪曾祺,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认识,虽然横竖撇捺也像是汉字,但结构比汉字繁复,不知是什么字)。这跟汉语、汉字的特点是有关系的。它得是表意的,单音缀的,并且是有不同调值(平上去入)的,才能搞出对联这种花样。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要表达广阔的意义,有情有景,还要形成双比和连属,确实也不容易。相当多的对联是陈腐的,但也有十分清新可喜的。戏联因为是挂在戏台上让读书不多的市民看的,大都致力于通俗,常用口语,如“大戏五日,也不过心到神知”即是,这是戏联的一个特点。
我觉得戏联至少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民俗学方面的,一是文学方面的。
实秋索序,我对戏联没有深入的研究,只能略抒读后的感想,如上。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于北京蒲黄榆路寓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