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地二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高平之战一,乱世枭皇:柴荣,奋斗地二头,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筠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明白,此刻的撤退并非懦弱,而是为了保存实力,为将来的反击积蓄力量。于是,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下令全军撤退,逃回上党。
撤退的途中,李筠的军队井然有序,他们深知此刻的撤退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战斗。当他们抵达上党时,天色已晚,但李筠却立即命令士兵们开始准备。他们紧闭城门,加固了城墙上的防御工事,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坚不可摧。
上党城内,李筠和他的士兵们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他们时刻关注着北汉军队的动态,准备着迎接那最后的决战。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他们不仅磨练了意志,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团结。
每当夜幕降临,城内的灯火便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坚定与不屈。而李筠,这位英勇的将领,也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逐渐变得更加沉稳和果断。他知道,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原文:
丙申,晋王(周世宗)即皇帝位。北汉主闻太祖(郭威)晏驾,甚喜,谋大举入寇,遣使请兵于契丹。二月,契丹遣其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兖将万馀骑如晋阳。北汉主自将兵三万,以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自团柏南趣潞州。
北汉兵屯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遣其将穆令均将步骑二千逆战,筠自将大军壁于太平驿。张元徽与令均战,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俘斩士卒千馀人。筠遁归上党,婴城自守。
相关人物介绍:李筠
李筠(?-960年),初名李荣,避周世宗名讳,改名筠,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五代十国时期着名将领。
李筠,一位骑射超群、骁勇无匹的战将,其军事才能初展于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后擢升为控鹤指挥使,声名鹊起。他智勇双全,转投燕王赵延寿府邸,献计献策,成功策动驱逐契丹铁骑之役,彰显非凡谋略。继而,他慧眼识主,归附于刘知远麾下,荣任博州刺史,忠诚与才能并重。在李筠的戎马生涯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莫过于追随郭威,共同攻克汴京,奠定后周基业,因而被尊为开国元勋,官拜昭义节度使,兼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之职,镇守边疆,屡挫北汉与契丹之侵扰,威名远播。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代周建宋,天下格局为之一变。新朝初立,赵匡胤遣使慰问,并委以中书令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