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地二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章 后周攻南唐之战三十一,乱世枭皇:柴荣,奋斗地二头,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刀剑因频繁碰撞而逐渐崩裂,但这份物理上的损毁,却丝毫未能动摇他们心中的信念与决心。
最终,当胜利的曙光完全照耀楚州城时,张彦卿望着四周遍地的尸体与残垣断壁,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与无奈。在绝望之中,他做出了一个悲壮的决定——自我了断,以此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不屈的气节。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所有仍在战斗的将士们最深沉的激励与告别。而那些跟随他的千余名将士,也同样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忠诚与勇气,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坚守着阵地,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直至最后一人倒下,也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与背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忠诚与气节,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与此同时,南唐的朝堂之上,一场深刻的战略反思与调整悄然展开。面对后周日益逼近的军事威胁,南唐皇帝李璟深知,仅凭现有的防御布局与士气状态,难以抵挡北方强敌的凌厉攻势。于是,他毅然决定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以期扭转战局的不利局面。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将战略要地天长县更名为雄州,这一举措不仅寄托了南唐上下对于重振雄风、抵御外侮的深切期望,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觉醒与重塑。更名仪式上,李璟亲自发表激昂演说,号召全军将士以雄州之名,誓守疆土,扞卫国家尊严。
随后,李璟任命了以勇猛善战着称的建武军使易文赟为雄州新任刺史,这一人事变动无疑为南唐的防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易文赟到任后,迅速整顿军纪,提升士气,同时加强城防建设,挖掘壕沟,增设箭楼,力求将雄州打造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然而,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了变数。尽管南唐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面对后周精心策划、兵强马壮的攻势,雄州的防御还是显得力不从心。2月23日这一天,天空阴沉,寒风凛冽,后周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炮火连天,箭如雨下。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残酷现实面前,易文赟深知继续抵抗只会徒增伤亡,无济于事。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投降。
这一消息传出后,南唐朝野震动,民众无不扼腕叹息。雄州的失守,不仅意味着南唐失去了一道重要的防线,更在心理上给南唐军民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志而停留。在后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南唐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未来的走向。
随着楚州与雄州这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