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太监
格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两个太监,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格非,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lockquote>笑乐院本扮下去,就是李铭、吴惠两个小优儿上来弹唱。一个 筝,一个琵琶。周守备先举手让两位内相,说:“老太监分付,赏他二人唱那套词儿?”刘太监道,“列位请先。”周守备道:“老太监,自然之理,不必过谦。”刘太监道:“两个子弟唱个‘叹浮生有如一梦里’。”周守备道:“老太监,此是归隐叹世之辞,今日西门大人喜事,又是华诞,唱不的。”刘太监又道:“你会唱‘虽不是八位中紫绶臣,管领的六宫中金钗女’?”周守备道:“此是《陈琳抱妆盒》杂记,今日庆贺,唱不的。”薛太监道:“你叫他二人上来,等我分付他。你记的《普天乐》‘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夏提刑大笑道:“老太监,此是离别之词,越发使不的。”</blockquote>
——第三十一回
此一段妙绝天下的文字,值得我们细细玩味。
西门庆升做副千户指挥使之职务,同时李瓶儿生下官哥,加之西门庆本人的生日,可谓三喜临门。当地达官贵人、四衙同僚都纷纷前来贺喜。西门庆即锦屏罗列,绮席铺展,在家中大摆宴席。在送礼贺喜的官贵之中,还夹着两位太监,一个姓刘,一个姓薛。
按照一般常识,读者或许会问,太监不好好呆在宫里,跑到遥远偏僻的清河县来干什么?实际上,太监因外派或退休返籍,流寓京城之外的例子其实很常见,明代更加普遍。《金瓶梅》中写到的太监,还不止这两位。比如说与李瓶儿有私的花太监,此人死后留下大批的金银宝物,虽有宫廷赏赐,看来也没少在地方上搜刮民财;与李三、黄四过从甚密的徐内相,在清河公然放起了高利贷,更是令人咋舌。
此处的刘、薛两位太监,一位是朝廷派来打理砖厂的,另一位则是皇家田庄的管理者。常言道,三岁内宦,居于王公之上。太监的传统地位,自非一般官员可比。所以,在西门庆家的宴席上,周守备、夏提刑、荆都监诸人,在礼数上不敢差池,必要两位太监上座,点戏也让太监居先。可朝廷外放的太监(管理砖厂和皇庄),自然也不能与宫中内相相提并论。地方官员对他们的尊重,仅仅停留在礼仪上,内心的轻慢和不屑十分明显。其中的微妙,从周守备两次当众拂逆刘太监点戏,微微露出嘲讽之意,夏提刑在薛太监点戏后居然朗声大笑等情节中,可以看出究竟。
《金瓶梅》文字的曼妙多姿,不仅在“事件叙事”的春秋笔法上有所反映,更多地体现于人物“话语叙事”的精确、自然与生动。就后者而言,即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