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二十七章 宁期此地忽相遇
马伯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上册 第二十七章 宁期此地忽相遇,七侯笔录(笔冢随录),马伯庸,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力跳到了数米开外,又念了一句“连山起烟雾”,青莲笔莲花精光大盛,一层雾霭腾腾而起。
以罗中夏的水准,把几百首太白诗背完并融会贯通几乎不可能,因此临行前彼得和尚教了他一个取巧的办法,就是挑选出一些利于实战的诗句,只背这些——虽未必能胜,自保却勉强够了。于是他在火车上随手翻了几句文意浅显又方便记忆的诗句。
诗法里有“诗意不可重”的说法,灵感在一瞬间绽放,以后则不可能再完全重现这一情景。青莲笔也有这种特性,在一定时间内用过一次的诗句便无法二度具象化。罗中夏不知此理,却知道这个规律,于是一口气找来十几句带“飞”“雾”“风”“腾”的诗句背得滚瓜烂熟——用颜政的话说“全是用来逃命的招数”。
现在这个办法居然取得了效果,十九自幼苦练刀法,现在面对一个连大学体育课都逃的棒槌却数击不中。她见到青莲笔已经完全发动,攻势不由得有些放缓,紧抿着苍白的嘴唇,长发散乱。
退笔冢周遭升起一片雾帷,黑色的坟茔在其中若隐若现。隔着重重雾霭,罗中夏缩在雾里,对十九认真地说道:“我有青莲笔,你打不过我的,你走吧。”
“可笑。”
十九只说了两个字,挥起柳叶刀虚空一劈,虚无缥缈的山雾竟被这实在的刀锋一分为二,就连退笔冢的坟堆都被斩出一条裂隙。
罗中夏吓得跳了起来,惊魂未定,却看到更让人惊骇的一幕:十九凌空而起,而她的身旁赫然出现一支通体泛紫的大楂笔。
楂笔的笔头极肥厚,笔毫浓密,专写大字,因为体形太大,手不能握,只能抓,所以又被称为“抓笔”。这一支楂笔状笔灵尤为巨大,简直可以称作笔中苏眉:笔头与笔身等长,却宽出十几倍,毫锋稠密泛紫;笔杆极粗,如宽梁巨椽,直通通一路下来。退笔冢周围的空气一下子都凝结起来,仿佛被这种惊人的气势所震慑。
这样一支巨笔在十九娇小的身躯旁出现,显得格外不协调。
罗中夏舔了舔嘴唇,暗自叹息。青莲笔跟这支巨笔相比,简直就像是老虎跟前的一只小猫。
“你怕了吗?”十九的声音说不清是嘲讽还是自得。
罗中夏没答话,而是暗自念动了《上云乐》中的一句“龙飞入咸阳”,他不指望自己真能一下子飞去咸阳,只要能飞出丈许脱离战场就够了,最起码也要和颜政或二柱子联系上。
一条小龙从青莲笔中长啸而出。罗中夏大喜,腿一骗跨上龙脊,作势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