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二十九章 巨灵咆哮擘两山
马伯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上册 第二十九章 巨灵咆哮擘两山,七侯笔录(笔冢随录),马伯庸,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地接近身旁,众人竟无一觉察。
唐装老者没把注意力放在众人身上,而是举头仰望那支他口中的天台白云笔的笔灵,语带赞叹:“人说管城七侯之中,这支天台白云笔号称雅致第一,如今来看,果不其然啊!”
相传,晋时书圣王羲之王右军曾在天台山的华顶苦练书法,但无论如何努力,总不能突破既有境界,进展甚微。一夜他心情烦闷,依山散步,忽然一位鹤发银髯的老者飘然而至,自称“白云老人”。王羲之向他求教书法之秘,老人就在他掌心写下一个“永”字,教以永字八法。王羲之从“永”字的体势架构入手,终于悟出运笔之道,从此境界精进,成为一代宗师。后来为了纪念白云老人,王羲之还特意手书《黄庭经》一部,藏于天台山顶的一山洞内——即是如今的黄庭洞。
诸葛一辉心头一跳,他对天台白云的典故很熟悉,这么说的话,眼前这支莫非是王羲之的笔灵?
他从小就听大人们说管城七侯的故事,知道这是笔冢主人亲炼的七支至尊至贵的笔灵,每一支都炼自空前绝后的天才巨擘。笔灵若有阶级,那么这七支就是当之无愧的贵胄,足可傲视群笔。
只是管城七侯之中,除了偶尔现身的点睛笔、青莲遗笔以外,其他的笔灵无论名号还是样式都已经在笔冢那一场离乱中湮灭无存,流传至今只剩几行残卷片帙,甚至没人知道究竟都有哪几位得以位列管侯。如果这老人说的是真的,那他此时亲眼所见的,就是传说中的其中一支!
王羲之是千古书圣,百代仰止,他归为管城七侯当之无愧。
可是诸葛一辉心中却生出一个疑问。
每一支笔灵,多少都与炼者之间有些联系。天台白云笔是王氏之灵,按说该留存在天台华顶的墨池,或者藏有他所抄写黄庭经文的黄庭洞内,为何会跑到在王羲之生前还不曾存在的秦望岭云门寺来呢?
“献之墨池,智永退笔,嘿嘿,笔冢主人藏笔之处果然非常人所及。”老者轻托白髯,不住轻点头颅,仿佛在鉴赏一幅名画。
这时天台白云笔周身泛起白光,那光笼罩笔管周身,幻化成一只优雅白鹅,拍了拍翅膀,朝着退笔冢的方向飞去。
罗中夏站在一片狼藉的废墟之中,神情委顿,衣服破烂不堪,瞪着那个老头,双目之中却燃烧着熊熊怒火。诸葛一辉、十九和颜政不认识,他可太认识这老头了。
“韦势然!”
罗中夏突然发出一声暴喝。老者站在几米开外的一处高坡上,朗声笑道:“罗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