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三十二章 夜光抱恨良叹悲
马伯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上册 第三十二章 夜光抱恨良叹悲,七侯笔录(笔冢随录),马伯庸,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问诸葛淳他是什么笔。诸葛淳擦了擦额头的细汗,凑上去对褚一民道:“这老头子用的是通鉴笔,可要小心。”
“通鉴笔?!那可是好东西……”
褚一民轻轻感叹道,舔舔自己苍白的嘴唇,露出羡慕神色。
通鉴笔的来头极大,它炼自北宋史家司马光。司马光一生奉敕编撰通史,殚精竭虑,穷竭所有,一共花了十九年方才完成了《资治通鉴》,历数前代变迁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堪称史家不朽之作。司马光一世心血倾注于此书之内,所以他炼出来的笔灵,即以通鉴命名,守正不移。
寻常笔灵多长于诗词歌赋、书法丹青等,多注重个人的“神”“意”;而这一支通鉴笔系出史家,以严为律,以正为纲,有横贯千年道统的博大气度。
《资治通鉴》的原则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目的在于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能够由史入理,举撮机要,提纲挈领,从庞杂史料中总结出一般规律。通鉴笔也秉承此道,善于切中关窍,能觉察到人和笔灵散发出的意念之线,甚至可以直击笔灵本体。
诸葛淳压低声音提醒其他两个人:“绝对不能被他那只手碰到……他可以直接抓出笔灵,到时候就完全受制于人了……”
他话未说完,郑和已经无法忍受这种压力。他狂吼一声,扯下已经破烂不堪的运动服,像一头凶猛的黑豹挟着山风扑了过去。褚一民比了个手势,和诸葛淳退开几步,打算趁机观察一下费老的实力。
“第一个送死的是你这怪物吗?”
面对郑和的暴起,费老丝毫不慌,双臂运处,通鉴横出。通鉴一共二百九十四卷,极为厚重,通鉴笔这一击可以说雄浑大气、严整精奇,极有史家风范。郑和比费老身躯大了三倍,非但丝毫没占到便宜,反而被震开了十几米远,背部重重撞到高山寺正殿的廊柱之上。整个正殿都微微一颤,发出破裂之声。
围观的三个人心中自忖,郑和这一击纯属蛮力,自己应该也能接得下,但绝做不到费老这程度。
郑和皮糙肉厚,看起来并没受什么伤,他晃了晃头,再度扑了过来。费老早看出来他是个笔童,只是比寻常的笔童强壮了一些,于是也不跟他硬拼,慢慢缠斗。
笔童本无灵魂,纯粹是靠笔冢吏在一旁靠意念操作,如果笔冢吏失去了操纵能力,笔童也就只是一个没思想的木偶罢了。通鉴笔飞速转动,如同雷达一样反复扫描整个空间,很快就捕捉到郑和有一条极微弱的意念之线,线的另外一端,恰好连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