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十八章 青松来风吹古道
马伯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下册 第十八章 青松来风吹古道,七侯笔录(笔冢随录),马伯庸,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熹微讶,缓缓抬眼道:“我看阁下刚才出拳,无一拳不带有史家风范,刚硬耿直,颇有汉风,还以为阁下身上带着班大家的笔灵。”陆九渊在一旁插嘴道:“我和哥哥刚才看到叔叔你的出拳,也不由自主想到《汉书》,难道这支笔,与班固有关?”
他们三个人俱是一代大儒,熟读经史,都能从陆游的招式中感应出几丝经典的端倪。只不过朱熹对笔灵了解颇深,比起陆氏兄弟感觉得更为精确。听到这个问题,陆游呵呵一笑,摊开右手手掌,一支短小尖锐的细笔自掌心冉冉升起,青光微泛。
“你们说的是这支吧?”
“不错!”三人异口同声,那短笔青光转盛,气息强烈。陆游道:“你们不妨再猜猜看。”
朱熹闭目细细感受了一下,缓缓睁开眼睛道:“豪气干云,不甘沉寂,这支笔中的英灵,胸襟大有抱负。我先前想错了,原来不是著《汉书》的班固,而是投笔从戎的班超班定远哪。”
陆游一拍桌子,大为激赏:“老朱你果然不一般!你说得不错,这一支笔,名字便唤作从戎笔,正是炼自汉代名将班超。当初班定远毅然投笔从戎,这一支被投开的笔灵被主人豪气所感染,亦不甘平庸,继承了班超沉毅果决的杀伐之气,极见豪勇。说起来,在诸多文士笔灵之中,要数它是武勇第一哩。”
那从戎笔仿佛听到陆游的夸赞,笔身摇摆,跃跃欲试,颇有虎虎的英气。
“大丈夫就该学班定远。如今中原沦丧,金人肆虐,我辈不去上阵杀敌,反来热衷于这些文章小事,老夫我是看不惯的。”陆游说完冲陆氏兄弟翻了翻白眼,后者只能苦笑连连,不好与他争辩。
朱熹赞道:“刚才那惊天动地的一掷,想必就是班定远的‘投笔从戎’吧?那一掷蕴含了建功异域的雄心,难怪我几乎抵挡不住。”陆游点头称是,然后合起手掌,把那笔灵重新收了回去。朱熹又问道:“班超的这笔,真可以说是威势惊人,不过在下还想知道,其兄班固之笔,是否更为雄奇?”
陆游哈哈一笑:“这你可猜错了。班固虽然名声赫赫,却从来没炼出过笔灵。”
朱熹“哦”了一声,略显失望,他本身对班固的热爱,远胜于班超。文章千古事,又岂是一介武夫所能比。他又问道:“可我听说,笔灵发挥能力之时,是要现出本相的。为何刚才陆通判你只见拳势,却没有任何笔灵的影子?”
“都跟你说了,我不是笔冢吏!”陆游有些急躁地辩解了一句,随即黯然道,“我这个人,虽然爱笔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