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闲得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四十四章 又见蓉儿,一九八一年,实在闲得疼,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西大街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建筑工绝大多数是从东北回来的农民工。
结了婚的晚上可以搂着老婆睡,用不着担心老婆搂着隔壁老王睡,不要太幸福哟!
工地上的建筑工一开口就是荤话,无非是某家媳妇有相好的,某家公公爬灰,哪家嫂子偷小叔子……
基本上都是胡扯淡!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特别能吃苦耐劳,都说在家门口干活儿吃得好,用不着“劈油花”。
“劈油花”是三水县土话,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三个字,故事来源于去东北做建筑工的农民。
八零年春天开始,都是各乡镇组建的建筑队去东北,人数恐怕有一两万。
都怀揣着挣大钱回家砌房子、娶媳妇的美好向往,当然要处处节省,如果伙食好了,回家后分到的钱肯定少。
都是棒小伙,成天吃白菜、干饭肚子里没油水,有的人就早早的在食堂等着打免费的汤。
这时的汤桶里都漂了一层油花,最先打汤,就可以多“劈点油花”,由此可见他们该苦成什么样子。
往往去过东北的农民工回来后都有自豪感,认为三水县人比绝大多数北方人勤劳多了。
三水县建筑工确实可以自豪,干活儿绝不含糊,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十个小时。
投资拉动内需是必然,黄瀚估算过,西大街仅仅土建的花费就不低于一个亿,加上装修、置办家具、办公用品应该超过一点五亿。
这一点五亿投资下去,拉动起的连带产值恐怕会超过五个亿。
三水县八四年底八五年初肯定会有更多单位、更多个人赚到了钱。
土建一个亿,基本上被三水县自己的二三十个建筑公司瓜分。
这时没有建筑工程必须招标、第三方监理的规定,肯定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些建筑公司哪怕都是看一成的良心利润,也有一千万可以分。
何止是建筑公司利润净增加,各乡镇的砖瓦厂,三水县水泥厂都在满负荷生产,依旧是供不应求。
液压元件厂也轻轻松松拿到了十几万订单,“全力”牌阀门系列是入了国家大工程目录的,三水县商业街工程当然要优先选用“全力”牌。
这单生意做得容易,不仅仅是因为“全力”牌质量好、名气大,还因为县领导都有地方保护意识。
县里的大工程当然尽可能采购本地产品,除非质量实在不堪。
直接、间接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