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七章 甚幸,至治之君也!,北宋振兴攻略,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
“赵都知,我记得咱们内帑有很多的票号钱庄,对吧。”赵桓忽然说道。
赵英一愣,这常朝什么时候有他的事了?
“是的,主要都是在北地,约有一百多家大宋的票号,官家的银元就是从这些票号里兑出去的。”赵英俯首赶忙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把内帑的票号钱庄,给了商部,让商部组建大宋钱庄吧。”
赵英的眼睛越瞪越大!
官家最开始用内帑,填补陈留门战死军民的抚恤。
在云中路补大宋军卒的粮饷。
在河东路借钱给孙博和何栗,填了常平仓的窟窿。
平州战事中,内帑出钱买粮。
大宋书坊成立的时候,内帑的书坊全部给了进奏院和李邦彦,组建了大宋书坊!收益归了国帑!
连圣旨打劫的一千万银元,都归了国帑!
现在内帑所剩不多的票号和钱庄……官家也要拿到外朝去?
李纲、郑望之、朱胜非面面相觑,官家这是又要做什么?他们莫名的看着赵桓,不知道他意欲何为。
赵桓看着赵英的脸色,就知道他不舍得。
大宋的内帑书坊没了,丝坊给了纺织所,抄家的钱,也都拿出来做了国用军事民事。
现在票号钱庄,也要没了?
赵桓笑着说道:“组建一个大宋钱庄,制定和执行货币的发行和回收,制定货币政策,管理民间钱庄,很有必要。”
“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当初两蜀地区,选择赵构而不是朕原因吗?”
李纲点头说道:“片钱不入蜀。”
虽然朝堂上,谁都没指名道姓,但是这个片钱不入蜀,蜀中钱引如废纸的政令,是赵佶为了削蜀中地皮而下的政令。
这导致了蜀中对汴京朝堂的天然不信任。
赵桓看到朝臣们都是明白人,这群人尖子们,都知道蜀中为何选择赵构。
都不糊涂啊。
赵桓笑着说道:“大宋的商贸极为繁荣,但是缺钱。并不是大宋不够富有,而是大宋缺少交易用的货币,也就是钱荒。”
“朕用一道圣旨打劫了倭国一船银子,弄了一千万的大宋银元。”
“旨在建立以白银为本位货币,建立一种新的货币制度。”
“到底发多少银元?到底印多少钱引?钱引谁来印?银元和铁钱兑换比例是多少?大宋对外贸易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