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章 藩属国打开的正确方式,北宋振兴攻略,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就是清朝那种。
天朝上国赏赐万邻。
不管是大理请求册封,还是倭国请求册封的时候,他都没有多想,为何这些藩属国如此执着自己的圣旨。
为何自己一道圣旨,能换价值一千万贯的白银。
等到他仔细研究了藩属国的统治方式之后,才知道自己被后世的惯性思维所左右,对藩属国这三个字产生了误解。
倭国、大理国当然乐于这种册封,国号不除,还能得到正朔的册封,依旧保留自己的官员体制,保持和大宋良好的外交关系,还能通过做买卖互利互惠,他们当然一百个愿意啊!
大宋没有能力戎索,没办法派出属国骑,就无法派出属国都尉,难道指望文官一张嘴去统治?
赵匡胤册封大理国国王的时候,可是结结实实的中原王朝的藩属国统治方式,派出了蜀国骑和蜀国都尉,任命了大量的官员,才有了所谓的玉斧划界。
但是赵桓现在没有能力如此打开藩属国。
因为宋朝瘸着一条腿。
虽然赵桓已经利用了抚恤、均田、征兵、训练新军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大宋军卒的战斗力,但是到现在他依旧无法按着正确的方式,打开藩属国。
没有戎索,自然没有文治教化。
以前还在上学的时候,赵桓总是想不明白,为何唐宋元明搞那么多藩属国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展现大国风采?
每年搞什么万国来贺的戏码,付出那么多的利益,难道仅仅是为了装逼?
赵桓仔细研究过了才明白,这藩属二字不简单啊。
仅仅汉朝就有五十六个藩属国,这些藩属国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变成真正的郡县。
隋朝有二十三个藩属国到唐朝就有十一个藩属国,这些藩国都被征伐,去了国号。
而宋朝仅有五个名义上的藩属国。
赵桓这刚琢磨完藩属国的制度,就给倭国下诏,令其送来大量的白银,是合乎礼法的国法政策!
至少在螨清之前,藩属国统治的方式,都是一手论语,一手大宝剑,谁不服就揍谁,揍到听话为止。
当初孔子以鲁定公的国相身份,出席鲁定公和齐景公的会盟。
齐景公本来想袭击鲁定公,孔子发现之后,当场诛杀了齐国刺杀之人,齐景公怕呀,就停止了行动,事后归还了侵略鲁国的土地。
而齐人孟贲是个猛人中的猛人,以力而闻名,下水不会避开水里的鳄鱼,路上走,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