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九十七章 测不准的国帑,北宋振兴攻略,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了一眼南钰和凌唐佐。
“官家。”陈东俯首说道:“臣经常往返镇州和清河城,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契丹人对耶律大石这些人,恨之入骨。”
“哦?”赵桓稍微皱了皱眉头,但是很快就了然,为何会如此。
灭辽之战中,耶律延禧被完颜娄室活捉送到黄龙府后,耶律大石巧妙的逃脱,跑回了上京路的镇州,并且自立为菊儿汗。
他自立为菊儿汗的时候,跟契丹人可不是说他要往西跑。
他当初打出来的口号是“救君父,济生民,安天下”。
可是喊出这个口号之后,得到了大宋皇帝送给他的精确的图纸之后,他选择了“养兵待时而动”。
这一等待,就等到了和克烈部作战失败。
仓皇之中,耶律大石带着精锐部队,逃离了镇州,过清河城,走天山古道,跑到了碎叶城。
这就是他耶律大石给契丹人的交待。
契丹人不恨他才怪。
他把精锐都带跑了,只剩下了老弱病残在上京路受苦,放牧都打不过狼群,更何况是人?
“契丹人怨恨他放弃了祖地,带着精锐逃跑的事吗?”赵桓对着陈东问道。
陈东笑着说道:“不仅仅如此,耶律大石为了平复他手下的人思乡之情,屡次组织东征。”
“但是他都是等到霜降的时候出发,还没等走出天山古道就被大雪封山,已经做了三次这样的事了。整个西域人都当他的东征是笑话。”
“如此三五次之后,那些铁了心归乡的契丹人已经逃回了镇州,约有一两万人,被赵相公收纳,他们自带干粮,春至秋去,是防守清河城最主要的力量。”
赵桓这才了然,上兵伐谋可不是动嘴皮那么简单。
不是赵桓陈兵镇州将近五万人,静边城将近三万人,克烈部怎么可能倾向大宋?
同样的道理,若是清河城只靠四千大宋强骑兵守,陈东就是再能说,也有危险。
还是手里有兵,说话硬气。
陈东看着官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继续说道:“臣请旨牛皋作为武将随行,四千兵马臣也不会指挥啊。所以,清河城的防守就成了个问题。”
“牛皋推荐了他的同乡好友董先。”
“董先?”赵桓一愣,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这应该是岳飞河间军中的一个人物。
【历史事件提醒:董先为岳飞手下大将,乃是牛皋好友,洛阳人。初在翟兴军从军,与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