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章 朕要再次御驾亲征!,北宋振兴攻略,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梁河之战,是赵光义的成名之战,也是五代十国以后的一场极为重要的作战。
正是在此战之后,大宋的精锐折损大半,生生的打断了大宋的统一步伐,以至于终北宋一百六十年,再无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
而这一战的主要责任人,就是驴车皇帝、高粱河车神本人。
赵桓坐在龙椅之上,严肃的说道:“高梁河之战,朕研究过了。”
“第一个问题是战略上,赵光义一意孤行,拒绝了多数武将的建议,不愿意让刚刚打下河东路,克复太原城的将卒修整,就立刻投入了攻打燕云十六州的作战之中。”
“疲兵困旅,一意孤行。”
“第二个问题同样是战略上,赵光义对敌我实力估计不足,误认为辽国和北汉同等实力,过于乐观,小看了到辽人的骑卒的威力。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尤若热锅翻饼尔。”
“轻率鲁莽,侥幸膨胀。”
“第三个问题同样是战略上,缺乏足够的后续作战计划,皆以胜为算。未考虑到战败应当如何,没有接应部队,和预备部队。”
“盲目自信,自以为是。”
“第四个问题在战术上,高粱河之战,赵光义出其不意的围困了幽州,也就是我们现在脚下的燕京城。但是并未派出兵马,去阻拦在了居庸关和北古口方向的援军。”
“第五个问题,在士气上,在打掉北汉之后,赵光义薄情寡恩,赏赐极少,未行太原之上次,把所有收益归了封桩库,给他自己享用。”
“第五个原因,就是赵光义自己本人了,他自己宣称文武双全,力能劈石,勇冠三军,善射而力大无穷,结果呢?非要亲自上战场,被人射中双股,全线崩溃。”
“他四月,刚刚引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隳其故城。河东路动荡不已,急需休养生息与民生养,他大举兴兵而败,若不是杨家杨业死战雁门关,他连河东路就能丢了。”
赵桓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他说的不是臣子们的总结,他全都是从赵光义本人出发,去研究高粱河之战中,赵光义犯下的种种错误。
至于臣子们的锅,早就讨论完了,赵桓也看了不少,他主要从赵光义的角度去看,以史为镜。
这个总结是历代大臣们不敢总结的事。
敢说赵光义薄情寡恩的,赵桓绝对是大宋皇帝里的第一个。赵光义的牌坊可是雪中送炭。
没办法,谁让赵桓和沈从一样,瞧不上宋太宗那个调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