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葭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一章 死在了澄华井里,平城赋,任葭英,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再想了一些细节,拓跋月方才肯定,此事与乞伏金玉确实无关。因为,她不知道赵振要来,做戏又做给谁看呢?
那么,最大的可能性是,棠儿已经暴露了她不想当暗桩的心思,然后被她惩戒了。而乞伏金玉,平日里吃住都在永福殿,不想看她小姨犯错,便悄悄跟来出手援助。
如此这般,日后也能为她这个糊涂的小姨留一线生机。
拓跋月刚想到此处,棠儿也道出她的猜想。但拓跋月又觉出一丝不合理之处。
她便让棠儿仔细回想,她可曾闻到打晕她的人,身上有何味道。棠儿想了一阵,才骤然想起,那人身上有一股淡淡的沉香味。
说到此处,本就伶俐的棠儿也明白过来,想谋她性命的人是孟太后。在河西王宫中,沮渠牧犍喜用龙涎香,孟太后喜用沉香。跟在她身边的内侍,或多或少也染了几分香气。
为棠儿的平安着想,拓跋月马上命赵振去安排,到第二日黄昏时分,便拿着她的令牌,驱车把扮作内侍的棠儿送出宫去。
这之后,河西王宫里再无棠儿这个人。对于谋害她的人来说,棠儿已经死在了澄华井里;对于拓跋月来说,棠儿则是不知去所无关紧要之人。大家都称心如意。
事后,拓跋月与霍晴岚再度回溯此事。除了那沉香的气息,还有一些证据可循。
拓跋月说,乞伏琼华没那么聪明。她来德音殿中吵嚷时,李云洲的确说错一句话,但他当时马上掌掴瓶儿,转移其心思。事后几日,乞伏琼华也无一丝动静。所以,她不太可能是主使之人。
况说,她并不怎么聪慧,很难从“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这句话中,读出什么真意来。最大的可能性,便是她事后和孟太后说起她大闹德音殿一事,孟太后从中觉出了一丝异常。
之所以选在棠儿从永福殿回宫的路上下手,一是为把这事栽赃给乞伏琼华,二是为窥视拓跋月对棠儿的态度。倘若拓跋月表现过激,则印证了棠儿的“背叛”之举,顺便还可以恐吓拓跋月。
幸好,那内侍以为,棠儿已经沉入井中,旋即便走开。
否则,纵是乞伏金玉想要搭救,也无计可施。
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对于乞伏金玉的搭救,拓跋月心怀感激。她曾说过要护住棠儿,但棠儿却险些死于深宫。若对方真的得逞,拓跋月只怕良心难安。
现下,想起此事,拓跋月不禁紧握双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她往宴席上看了看,没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