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入红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5章 这也太逆天了吧?!,1978,黄金年代,俗世入红尘,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六通力合作,终于把所有需要演算的地方,全都算了一遍。
他们惊愕的发现,按照图稿上的方程式,他们六人的演算结果,居然没有李墨得出来的结果精准。
最大的,差了0.09毫米!
这要搁民用设备,如此误差微不足道,完全不影响使用。
可放在一艘战舰、而且还可能是一艘主力战舰上,就完全不一样了。
轴系对中误差超过0.05毫米,轴瓦会立即烧掉,导致整个动力系统报废,更不用说0.09毫米的误差了!
数学最好的童争先,不禁羞愧难当,一张老脸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有一种被狠狠打脸了的感觉。
他工作了二十一年,却不如去年夏天才刚入行的一个年轻人……
这回,童争先再也没了一开始对李墨的那种轻视甚至鄙夷。
脸色严肃、态度诚恳的对洪闯提出建议:“洪组长,我坚持可以着手开始舰艇模块化的建造了。”
“前几天,我的确是抱了让李墨同志出丑、给他挖个坑的目的,才提出的这一建议。可是现在,经过咱们所有人的验证,最终结果证明,李墨同志画出来的所有图稿……切实可行,根本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问题!”
虽说样机研发出来后,还需要进行下一步严格、严谨的一系列测试验证。
但那已经不算啥了,他们所有人都不觉得会有什么问题。
连样机都通过验证了,还有啥太大困难?
的确是冒险了点,可童争先觉得,值!
此次科研项目,说句很现实的,军部方面不求他们真把战舰给搞出来,但求从零到一,将此次科研任务定位为技术储备项目。
与原本历史上完全相同,不求一蹴而就,但求稳中有进,哪怕只是进步了一毫米,都算是巨大的成功。
咱们家,从不缺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将这种精神作为毕生信条的科研工作者!
所以,现在既然李墨同志已经把‘1’搞了出来,还用得着患得患失的害怕失败吗?
“童争先同志的建议……我认可!”
洪闯也不再拒绝了,第一个举手同意。
其他四位科研大牛,也很想亲眼看一看李墨研发出来的动力系统,到底能做到哪一步,纷纷举手表示同意。
在李墨演算、画稿的同时,这六位科研大牛也没闲着,早就把舰艇模块部分图稿画了出来。
事不宜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