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0章 因势导利,崇祯窃听系统,叫天,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是,如果如今响应朝廷号召去了边境,虽然条件是苦了不少,可官途之路却会变得很宽。
当然了,虽然他们有的人明白,阎应元能一举成为洞吾巡抚,还有他的战功在的。可是,哪怕他们没有阎应元的本事,却也不会承认自己比一个典史差太多。
于是,崇祯皇帝来安南之前发出的旨意,就得到了很多官员的响应。据窃听系统中反馈回来的京师那边的信息综合看,已经有苗头,京师吏部那边侯官的官员,已经有为了来边境当官开始跑官了。
因此,这一次,站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官员,秀才已经很少,大部分都是举人和进士级别了。另外,摆在御前的一份奏章,是吏部尚书诉苦的。说如今河套地区、辽东、朝鲜、云南、洞吾在前后短短的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官员,如今官员奇缺,明显不够用了。他担心如果长期用秀才为官的话,会影响地方民生,且对大明的科举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其实也已经考虑到了,因此,他就给吏部尚书并内阁和监国太子都发出了一份圣旨。
他决定开恩科,另外,要再重新开设唐宋时期的杂科,也就是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而不再只是进士而已。
另外,考试也不再只是经义,而是恢复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内容。最后,还要增开特制,也就是考自然学识。
他的这份旨意,其实是早就想发的。如今官员奇缺,就正好因势利导,把这份旨意发了出来。这其中的许多内容,都是有唐宋前例可参考,再提出来也不算突兀。顺带着,把自然学识这一门学科,也真正地纳入其中,遇到的非议也会少。
在崇祯皇帝的下一步计划中,以后还就自然学识再进一步细化。从中分出很多科目。
如今开了这么多内容的科举之后,肯定会引发地方上对考试内容的分化研究,所成立的书院也不再只是以前的儒学。有这样的需求在,再成立公立学校推广基础教育,也能顺其自然。
这种先有需求,再具体去做的模式,要好过先去做,再有需求的步骤,不但阻力会小,而且学生也会知道为什么而学,自觉就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向去选择。
不得不说,对外开拓疆土,能带来的一系列的变化,因势利导,也是改变大明的一种方法。
此时,崇祯皇帝对于底下这些新来的官员,也提出了要求,让他们分散到云南各州府,先去学习地方官员的治理方式,有了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