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波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苗 族,彩云之南,比尔·波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3IH48.jpg"/>
我的手指和脚趾刚刚停止了抽痛,站长就说我的车要发了。于是我离开了西南锁钥之地,踏上了前往施秉的路。施秉不通火车,到那里去的公共交通方式只有长途汽车。但是,施秉却处于苗乡的中心位置,而我希望访问的下一个部落正是苗族。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大约4000年前的商代卜卦甲骨上就提到过他们,苗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比公元前2600年的黄帝时代还要早的时候。黄帝是生活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的首领,但是直到黄帝打败蚩尤领导的敌对部落之后,他才建立了自己以及汉人祖先的优势。
我有过一次黄河探索之旅,曾经经过山西南部的一个盐湖,应该就是黄帝与蚩尤最后一战的战场。(有关黄帝与蚩尤最后一战的战场,史学界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作者提及的山西运城盐湖,还有河北逐鹿等。——编者注)蚩尤战败之后,与他结盟的那些部落被迫离开黄河流域向南迁徙。当时南迁的部落中就有苗族的祖先,而如今的苗人仍尊蚩尤为自己的祖先。我本人的迁徙倒是更简单。离开镇远一个半小时后,我已经到了施秉,走在挤满了蚩尤的后代们的大街上。我一边走一边想,如果是蚩尤获得了那个盐湖的控制权,中国的历史又该是怎样呢?为保存足够的食品供给城市建设和作战需要,盐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盐,苗人的祖先就无法形成并保持他们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那种文明。至少这是我个人的理论。当然,可能苗人就是喜欢迁来迁去,又或许他们就是喜欢雨水。
和镇远一样,施秉也是横跨舞阳河两岸,但面积只有镇远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居民多数是苗族而非汉人。苗族是中国第四大少数民族,仅次于我曾经拜访过的壮族,以及北方的满族和回族。1990年政府进行的第4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有730多万苗族人散居在西南部,最大的聚居地是贵州省。
苗人开始向南迁徙的时候,首先沿长江定居,在中游地区居住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之后,秦始皇迫使他们再度迁移,他们一直不停地南迁,直至来到现在的中国西南地区,汉人对此地没有兴趣,至少当时是如此。实际上,在过去的两千年里,西南一直是中央政府流放失宠官员之地。
对我来说,我倒不觉得这是一种耻辱,恰恰相反,我很高兴来到这里与蚩尤的后代为伍。尽管蚩尤是传说中苗人最早的祖先,苗家逢年过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