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诗会前夕
哀花浅自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0章 诗会前夕,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哀花浅自矜,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了,身体还不好,你可饶了老爷子吧!”
韩明看着有些焦急的苏子瞻,不由得打趣一句,让他宽宽心,莫想太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侯爷说的是,是属下着急昏了头。”苏子瞻抚着有些头疼的脑袋。
“安心,区区一个诗词会,你我二人就能手到擒来。”
韩明这也是安慰苏子瞻,毕竟大辽这边能拿出什么能人,他还真不知道,只能是见招拆招了。
“侯爷,其实此次北上使辽,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的曾子固曾大人有意随我等北上。”
“结果官家正好想要整编古籍,欧阳大相公就推荐了曾大人,把他留在了京师。”
彭毅看到有些忧心的二人,不由得说出一件更可惜的事情。
“曾子固?!”
韩明眼神一亮,这位可是和苏子瞻并列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论文采也是当时赫赫有名之人。
“曾叔父倒是有大才,可惜了。”
苏子瞻虽然岁数小曾子固近二十岁,但是由于同为文坛大家的父亲和曾子固有旧,也就和曾子固有过接触,很是赞同彭毅的说法。
“要是欧阳大相公与王大相公在,咱们也不用为人数不够而担心了。”
贺正儒本身好文章,多以议论文和记述文为主,诗词一道只能是够平均线。
而他所言及的欧阳大相公与王大相公,也是韩明所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两位。
一个是参知政事欧阳文忠,另一个就是他的‘好基友’王介甫,如今升任三司使,在国内天天盯着新政的事儿。
聊到这几人,韩明真是有点想家了,真不知道如今国内的新政变法已经进行的怎么样了?
“侯爷有一点说得对,无论如何,对于辽国把‘战书’递到眼前,咱们就不能视而不见。”
在苏子瞻眼里,辽国敢拿诗词之道来和大宋进行两国交流,那就是挑衅。
谁不知道大宋成立至今,虽然政治军事上有很多问题,但是在文化上可是不输前唐的!
“那就这样,名单先行拟定五人,本侯加三位使团大人,还有子瞻兄。”
“若是后续谁有想法,皆可报上来,咱们现在也不用管质量,只要多多益善即可,本侯就不信论数量砸还砸不死他们!”
韩明最后开了句玩笑,让众人呵呵一乐,心中的紧张缓解不少。
“侯爷,说起辽国诗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