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宜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姥爷、二姥爷和三姥爷,胡同里的姑奶奶,定宜庄,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弄得了我姥爷推起来走。上哪儿卖去呢,老北京饭店门口,在原来的楼底下这儿,支一个棚子。专门卖给谁呢,都是平民百姓,什么过路的,拉洋车的,他们吃。过去北京饭店出来的人不都是坐洋车么,那儿的包月车都挺干净的,擦得弄得挺亮的,都是那拉洋车的人,他们吃饭,我姥爷就上那儿卖饭去。就那么着养这个家。我三姥爷也是干这个。我姥爷就说,满族,满族有什么好处啊,都坐那儿,都等着,就是吃上讲究,什么都不行,没有能耐。您想想这八旗子弟,好吃懒做呀,真的。那时候满族也就完了,但是满族那种风俗习惯老也不什么,到吃饭的时候,一个小碟一个小碟一个小碟,一个里头搁那么一点一点,一点这个一点那个,摆一桌,真是穷讲究。
我姥爷净看那些个小说,《聊斋》呀,《济公传》哪,有时候就是:“哎,丫儿,想听《济公传》吗?”“想听。”“嗯,讲一段,你们都干完事,上完学,功课做完了,都上我这儿来,我就给你们讲。”装一袋烟,抽着了。那时候我弟弟也不大,都坐那儿扬着脖儿听着,什么济公背韦驮呀,“韦驮是什么?”“韦驮是神哪。”济公还喊话,说来治病来喽,给一个人治什么病,绝症。那时候姥爷净讲这个。挺有意思的。讲一段的时候就该说了:“要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日分解,散了散了,走。”就给我们讲这个。
<h3>2二姥爷与“和尚媳妇”</h3>
李:我的姥爷、三姥爷都老早就出来工作了,二姥爷晚一点儿,他腿不好哇。那时候我们在什坊院住,什坊院估计也没了,雅宝路扩建了,都拆了。我迷迷糊糊地记得,那院里好像有那么两三家,还有棵枣树。我这二姥爷小时候就是上树够枣,从树上掉下来,把腿就摔坏了,摔完了丁零当啷就没治,就那么就瘸了,瘸得挺厉害的。
我听我妈说,后来就来了一个和尚,带着个姑娘,就是我后来的二姥姥,和尚说:“这是我妹妹。”我二姥姥就指着和尚说:“这是我哥哥。”和尚就问:“您这儿有房吗?有房我们租一间,我上庙里住去,这儿就我妹妹住。”这院儿的房东是谁我就记不住了,我那时候还小呢。房东一看就这姑娘一个人儿,倒也挺干净的,就租了。租了房呢,好像她住的是东房。她好说话儿,有的时候出来,管我妈叫大姐呀,就聊聊,我妈说您别管我叫大姐,您比我大,我比您小。这和尚有的时候也来,来了就跟她那屋里头。她说来啦,哥哥,叫进去,她也做饭,到晚上挺晚的,再让人家走。我问我妈,那和尚走不走啊,我妈说走啊。有时候挺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