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宜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父亲1925年到故宫,胡同里的姑奶奶,定宜庄,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宗:我父亲很小的时候,具体几岁我不知道,我爷爷奶奶就去世了。爷爷是教私塾,河北东光县张巴狗村,家里是中农,我5岁的时候回家一次,我5岁的时候就知道事儿了,家里很富裕,老吃炒鸡蛋嘛。我对这鸡蛋记得特别清楚,炒的这鸡蛋成疙瘩,不是片儿的,一盆,他不是贫下中农啊。那时候给我的印象,村里太美了,出村一片绿草地,放牛的,在草地上,大树底下。时间不长,但是给自己的印象很深。
我大爷是旧军队的,比我爸爸大得多,是亲大爷,但是我们都没见过。到我爸爸10岁的时候就给他从河北带到北京来了。我爸爸到北京不久,他就得病去世了。我爸爸就寄养在无儿无女的一个老太太家,老两口,由他们把我爸爸培养大,这是1915年。然后我爸爸就在免费的中学半工半读,他们就相依为命。最后我父亲给这老两口送终,可能是我爸爸20岁之前。
定:您知不知道这老两口住在哪儿?
张碧君以下简称碧:这就不知道了。
定:他们是旗人吗?
碧:不知道。
[张国庄指向碧:她的父亲也挺苦的,也是跟着哥哥进的北京。我还见过那爷爷指张德泽寄养的那家老人。那老先生好极了。在小石作住的时候我也就10岁吧,那时候老先生死的。]
定:咱们就从您父亲说起,他最早在一个什么学校?
宗:我父亲是这样,小学可能上了,到了中学跳着上的,初中上了一年,高中又上了两天儿,大学听了几天课。他自学英语,在辅仁大学认识了沈兼士注86。
碧:在一个免费的中学,反正半工半读,就叫平民学校。我爸爸功课好,他不仅自己学,而且还教别人。在中学的时候就教别人英语吧,就半工半读了。在一个大户里头,给一个少爷讲英语课。后来还在北大讲课什么的,在北大兼过职。
定:您父亲怎么去的故宫呢?
碧:我记得到故宫是魏建功介绍的,他夫人叫王碧书注87。1925年1月,我爸爸还不到20岁,就19岁吧,他在北大兼职,可能认识的魏建功。我爸还在大辞典编纂处认识一个叫黎锦熙注88。我爸爸就得益于认识魏建功和黎锦熙。这些人后来都是名人了。故宫那个时候还不叫故宫博物院,叫“清室善后委员会”,1925年改为故宫博物院。
定:善后委员会那些人都是怎么来的?都是陈垣他们推荐去的吗?
宗:有些学生,在那儿指平民学校听课的或是上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