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47节,大汉帝国风云录,猛子,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汉元平三年(公元205年),正月。
正月初一,新年大典。
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旨,大赦天下。
正月初三,未央宫,麒麟殿。
大司马徐荣召集辅弼大臣议事。丞相李玮正式提出了改制之策。
太傅杨彪、御史大夫荀攸早在年前就已经接到了丞相李玮的书信,知道朝廷的财赋危机非常严重,多次召集府、台大吏商讨改善之策,并且把商讨的细节书告了李玮。今天看到李玮的改制之策后,两位大臣非常吃惊,他们没想到李玮的动作这样大。
重修《盐铁律》,两位大臣同意。当年李弘为了缓解北疆危机,想方设法逼迫朝廷重开了盐铁,当时洛阳的反对之声极其强烈,而太尉崔烈大人更是因此而引咎请辞。重开盐铁其实就是鼓励营商,这严重打击了大汉重农抑商的国策,对社稷的长治久安非常不利。
十几年过去了,当大汉从废墟中爬起来,艰难地走向中兴时,重开盐铁的弊端马上暴露了,朝廷不得不改弦易辙,再次提出“重农抑商”之策,这是好事,不过两位大臣对朝廷事实上控制盐铁的经营权提出了质疑。朝廷直接参予营商,等于“崇末抑本”,和“重本抑末”的国策背道而驰,不利于朝廷财赋的持续增长和国力的持续增强。这是有历史教训的,而且最近十几年来的事实也证明,重农是必需的,鼓励营商也是有必要的,两者互为依存,朝廷不能因为财赋出现了重大危机,就全盘否定营商的好处,一棍子把营商打死,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重本抑末是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法家代表提出来的重视农业,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策略,他们认为农业是百姓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夫的绝对数量和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杨彪和荀攸同意重修《盐铁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乘机打击北疆系的权势。过去北疆为了生存,从朝廷得到了重开盐铁和铸造钱币两项特权。北疆勤王成功后,首先交出了铸币权,盐铁因为孝灵皇帝下诏全部放开了,这项特权也就不存在了。北疆重开盐铁后,为了筹措屯田和赈济钱粮,几乎把盐铁的开采和经营权全部卖了出去。后来为了还款和筹措军资,又大量举债,把冀州和幽州的盐铁开采和经营权也卖了出去。朝廷到了北疆后,继承了这笔巨大债务。他们为了还债和征伐,接着又把中原、关洛一带的盐铁开采和经营权也卖了出去,而拿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