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卷 兵车行 第一章 笳鼓 (三 上),盛唐烟云,酒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洵有些同情安禄山。但如果为朝廷的长远打算,对于安禄山这种手握重兵的边镇节度,要么别怀疑他的忠诚,要么就将其彻底拿下。缩手缩脚地把事情做一半儿又改弦易辙,不是纯逼着此人造反么?
想到“造反”两个字,他忍不住就打了个冷战。不掌权不知道权力的诱惑,待到真正成为了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他才突然发现,朝廷以往对边镇诸将的猜疑与防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就拿他自己所处的大宛都督府为例,道路遥远,任何消息传回长安至少都需要两个多月。而万一自己图谋拥兵自重,朝廷从得到消息,再确认,决定是否发兵征讨,到真正兵临城下,少说也得大半年。西域这边一旦入了冬,便是大雪封路,大队兵马根本无法在野外扎营。只能眼睁睁地躲在疏勒一带,看着自己利用整个冬天慢慢整理好防务,招兵买马。
当然,安禄山那边,距离长安不像自己这样遥远。然而,安禄山却因为与李林甫交好的关系,在节度使位置上经营了近二十年。换句话说,如今全天下最有实力谋反,也最有可能成功的,便是安禄山此贼。所以也不怪杨国忠一上任后,便想方设法削弱他的权力。
只可惜杨国忠最后功亏一篑。至于这期间朝中诸位权臣们还进行了什么私底下的角力,便不是白荇芷能打听清楚的了。她能在嫁入王家之后,不顾名声受损,主动出面替王洵探听京师风声动向,已经是难能可贵。谁也无法对她要求更多。
信的后半部分,则是对二人昔日往来细节的一些回忆,某处欣赏了什么风景,某时说了哪些话,点点滴滴,都透着一股子甜蜜与温柔。在结尾处,还抄了一首王昌龄的小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傻女!”轻轻地将书信折好,揣进贴身的暗袋,王洵摇头轻笑。当时自己年少不更事,跟白荇芷夸下海口,到了西域后,少则几个月,多不过一年,便能博取一份看得过去的功名,风风光光地回去与她正式完婚。如今,距离当日说话的时候已经快两年了,自己虽然有可能已经侥幸达到了封侯拜将的目标,然而回到长安的具体日子,却恐怕是遥遥无期。
经过近两年的磨炼,王洵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青涩少年。而据他所知,大食国,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化外蛮夷”。大唐无论是否全面与大食开战,双方对药刹水沿岸一带的争夺,都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作为大宛地区的第一任都督,他更不可能被朝廷迅速调回长安,另行安排职位。除非他真的做了某些让朝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