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2章 所谋者何,大争之世,月关,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了中兴盛世。这是不争的事实,直至后来的亚圣孟子,谈及他时也不得不赞他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
当时商朝最大的敌人便是东夷,东夷时常入侵殷商,掳掠庶民百姓。商朝自武丁至帝乙几个朝代虽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东夷。帝辛继位后,欲谋长治久安,遂大力铸造青铜兵器,亲率倾国之兵东征夷族,一直打到大海之滨,掳夺了许多夷人为奴,征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
然而,此时西岐武王姬发却联合怀有二心的诸侯们趁商朝内部空虚,突然造反,帝辛正率大军在外,仓促闻讯来不及率大军赶回,只得轻车简从奔回朝歌,仓促组织充当奴隶的外族俘虏保卫都城。
两军交战时,那些主要是来自东夷的奴隶不愿卖命,结果战场倒戈,饶是如此,商人军队仍坚持了几天功夫,可惜帝辛自恃强大,一直未曾在意国都防御,都城朝歌没有城墙,仅有一条壕沟,这少数精兵难敌周人攻击,最终周军杀入朝歌,帝辛英雄末路,无奈于鹿台自焚,商朝就此覆亡。
但帝辛死后,商人并未都向周人屈服,起义军此起彼伏,周公旦亲率大军,平定叛乱,最后将最顽固的殷商叛军集中在一起,然后将其中的公卿贵族全部迁往如今的宋国地方,立殷帝后裔为国君,以安抚民心。而普通国人、家奴们则全部留在殷商旧地,仍以朝歌为国都,派了一个姬姓宗室公子为君。周围则同时立了三个诸侯国,用来监视殷殷人。
至此,才算是彻底平息了殷人之乱,但是殷人对周人趁火打劫的谋国之举却一直耿耿于怀。对卫宋两国来说,卫国国君是宗周后裔,百姓子民却全是殷商后人。为求江山稳固,所以卫国国君一直与宋国走的极近,而且互相联姻,藉此羁縻殷人,使其不生反心。两国子民全都是殷商后裔,同宗同祖,所以一直以来也比其他国家的百姓亲近的多。
宋人本是卫人故主,如果以卫宋合并煽动宋人的民族情绪,的确很容易得到大多数人拥戴效忠,而且轩辕衡正掌握着宋军主力驻扎于卫国,如果能使他效忠,要武力夺取宋国政权也容易的很,而且一旦除去卫侯,要合并两国,来自下层的抵触将非常之小。
不能不说,掩余这个创意虽然有些异想天开,不过理论依据却十分充足,而且以南子现在的势力,要做到这一点也大有可能。但是庆忌总觉有些太过荒诞,南子不是武则天,她有执政的能力,却没有秉政的野心,如果说南子如此处心积虑,是为了合并卫宋,自立为女王,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卫宋两国不比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