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九章 跬步(下),男儿行,酒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用沸水测定法,倒也能勉强弄得出来。只不过在划分时需要多费一番力气,返工了二十几次,反复矫正一百多次而已。
所有标准单位中,最容易的,反倒是时间。这个时代通过的日晷,已经将时间划分得非常精细。每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九十六刻,每个时辰相当于朱大鹏所在时空的两小时,每刻则为十五分钟。每半刻,则为一字,差不多为七分半。
“不用字,用分钟和息!”朱重九再度发挥军阀本色,野蛮地将“字”废除,将每刻强行划为十五等份,然后再通过沙漏,水钟等辅助物品,将一分钟划成了十份,每份暂时命名为一息。
更精确,就力不能及了。无论沙漏,水钟还是日晷,都达不到更高的要求。不过在眼下,也已经够用。即便最需要掌控时间的筑炮和锻打板甲工作,也只需要精确到半分钟,也就是五息就足够了,再精细,已经是画蛇添足。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当朱重九确定完标准时间单位息,再度走出工程院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中旬。在这半个多月里,沈万三的船队已经送来的第一批十万石粮食,并且以每门火炮一万石粮食,也就是一万贯的铜钱比例,拉走了十门六斤炮。对着沙洲岛的江湾楚,也早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每天有上万的人在此忙忙碌碌,为新的生活挥汗如雨。而最早一批搬迁到江湾一带的大水车,在长江水的推动下,也开始了强劲而有力的转动,将一门又一门铜胎钢芯炮拉出了简单的膛线,然后一门又一门地装在可随时原地固定的双轮炮车上,从工厂里推了出来!(注2)
注1:地尺,郭守敬所造侧影台上所用度量标准。每尺相当于现在的24.5厘米,全天下圭表上面的刻度都统一,非常精确。明代的天文测量,也采用同一标准。直到满清入关。(引自中国古代计量史)
注2:本时空中,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也曾经重新修订了度量衡,强行推广。无论官民,不得使用非朝廷规定的量具。使得中国古代计量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精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