姵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章 玉碎宫倾(二),沉鸾孽,姵璃,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六名,九皇子聂沛潇风头一时无两。其他几名皇子纷纷被夺实权,暗遭贬斥。
聂沛涵登基十日之后,应元宫中连发三道圣旨:
其一,册立左相庄钦之女、原慕王妃庄萧然为皇后,统御六宫,执掌凤印;
其二,册封诚郡王聂沛潇为“诚亲王”,赐封邑房州;
其三,追封故去的福王聂沛瀛为“福寿王”,从旁支之中寻得子嗣过继其膝下,承袭爵位及香火。
先且不论追封聂沛瀛“福寿王”的称号是何等讽刺,单看聂沛涵立后的旨意,以及将自己从前的封邑分封给聂沛潇,便能从其中看出许多端倪——
这意味着在武将中威望极高的聂沛涵、聂沛潇,与文臣之首庄钦正式联手治国。这是文与武的结合,也是南熙百姓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消息一经传出,算是稳定了民心军心。
臣暄听闻此事,并未对聂沛涵的手段多做评价,只是调侃了他的年号:“天授?好大的口气。”
“‘谋事在人’这句话在慕王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世间又何来‘天授’?大抵还是‘人为’。”鸾夙也道明了自己的观点。
“夙夙好似颇为感慨?”臣暄发现她的异样。
“为他开心而已,这是他经年的夙愿,如今总算达成了。”鸾夙有些心虚地回答:“嗯,自序央宫走水过后,我便时常感慨天命无常。”
臣暄也不去戳破鸾夙,只是笑道:“如此也好,咱们不必再回烟岚城,可以直接去京州找聂沛涵了。”
……
不同于北宣的人心惶惶,南熙此时正沉浸在欢喜之中。一是年关已到,新年将至,万象更新;二是新帝聂沛涵军功赫赫,南熙百姓对其能否统一两国皆是拭目以待。
为了给聂沛涵时间消化京州诸事,臣暄带着鸾夙刻意慢下脚程,一路上走走停停,感受着南熙的人情风光。但聂沛涵已猜到了臣、鸾二人必定不会在北宣久留,便吩咐了南熙各地暗中留意他们的行踪。
是以臣暄与鸾夙一进南熙境内,已被人盯上了。只是盯梢之人并无恶意,臣暄便也当做毫不知情,每日里带着鸾夙四处游玩,直至过了“天授元年”正月才正经赶路,到了皇城京州。
而这一场王者相争的倾覆之约,也隐隐到了制胜的关键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