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地飞行的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无信不立立信何易,半盏残酒,半襟风霜,贴地飞行的猪,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尚不发达,百姓生活虽清苦,但因蜂窝煤的广泛使用,大多数人还是能用上这种经济实惠的燃料。随着经济的腾飞和进步,时至今日,取暖方式自然早已更加多样。
然而,回溯历史长河,古代华夏人民虽早已发现并利用原油与浅层煤炭,但受限于开采技术,原油难以大量生产,主要用于军事。
煤炭亦是如此,唐宋年间,多供应军工冶金之需。直至明清时期,随着煤炭开采的规模扩大,煤炭才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因此,在这个时代,木材与木炭仍是人们取暖的首选。
在这物价飙升、经济动荡的乱世之中,一车木炭对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份沉重的负担。
冬风萧索,凛冽地吹过心潮起伏的人群,带着几分严冬的冷酷。李昊白站在众人之前,声音坚定而激昂:
“我深知自已年轻识浅,难以轻易赢得各位乡亲的信赖。但今日,我便效仿古时商君徙木立信的智举,以此表明我的诚意。只要有人能将这台沉重的大车从村中央拖至村口,这车上满载的千斤木炭便尽数赠予他!另外我还奖励他白银十两,我李昊白,言出必行,绝不食言!”
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激起了人群中的一阵骚动。许多人眼中流露出跃跃欲试的光芒,尤其是那些身强力壮的汉子们。然而,民间有句老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里的百姓在长期受官府苛政和地主欺压之后,对于权势之人已深怀戒备,即便是诱人的承诺,也需三思而后行。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犹豫不决之际,一道不起眼的灰色身影缓缓从人群中走出。那人一脸风霜,胡子拉碴,短发杂乱无章,年纪难以判断。他身着一件沾满尘土的灰色僧衣,背上负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袱,左手握着一根磨得发亮的木棍,右手则自然地垂在身侧,显然是个惯于云游的僧人。
“贫僧愿一试。”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仿佛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李昊白见状,立刻上前拱手施礼,朗声问道:“敢问长老尊姓大名?”
那云游僧微微颔首,回答道:
“贫僧来自洪州宗,施主称我黄檗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