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双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六章 一六三三年的春天,迷失在一六二九,陆双鹤,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求开一条引水槽,乃至于最后播种插秧的手法间距……都规定得非常细致繁琐。让那些习惯了粗放式种植的明朝农民很不适应,有些急躁的甚至同技术员们争执起来,但对方在前来之时显然也得到过嘱咐,对于那些不愿接受指导的也不强求,在留下种子之后便告辞离去。
——在这一季庄稼收获之后,那些拒绝接受指导的农户都被自家老婆老娘之类骂了个贼死。原因很简单:采用了短毛种植方法的农田和他们传统习惯的收成相差极大,有些甚至相差一倍之多。这让那些不肯学习种植技术的农户们个个后悔不迭,打那以后再也不敢违逆“技术员”们的教导了。
不过即使少了一半,他们的收成依旧比起原先在大陆上时要多得多,按大明的习惯性划分:每亩收成一石左右的为下等田,五石左右为中等田,能达到十石的则为上等田——这个只有在江南湖广等水源充沛的地方,还要是最好的水浇地,精心伺弄才能做到。
但在短毛这边,第一年开出来的半熟地,即使没怎么照顾的,随随便便都是在十多石以上,那些按照短毛要求种植的土地,有些竟然超过了二十石大关——这还仅仅是一季啊!海南这边稻谷成熟快,每年至少可以种两季,若是勤快点多上些水肥,估计三季都行。
那些庄稼汉子很快便发现了如此高产的奥秘之所在——短毛所给的种子非常厉害,简直就是跟传说中神仙造物一般。很多人自然想把收获物中颗粒最饱满的稻谷留下来作种,以求年年能获得这样好的收获。
可短毛的技术员却告诉他们这么干没用,那些种子必须是用短毛老爷们亲自培育出来的才行,自家田里种出来的最多用一次就不行了。有人信有人不信,反正种了一两季以后自然见到分晓——即使精心挑选的最饱满颗粒,只要不是短毛技术员给的粮种,种下去出苗就稀稀拉拉的,白白耽搁了那些心存侥幸者一季农时。
直到好几年以后他们才渐渐理解“杂交稻种会退化”这个概念,同时也明白过来为啥这么好的庄稼长在路边,却从不见有人来偷种子了——若是在大陆上估计早被周围农民同行偷光光了。他们还没处抱怨去——人家技术员提醒过一两次,对于不肯听的人也不强求,无非这一季没收成或者收成少些罢了。短毛老爷们对少收点粮食毫不在乎,反而认为可以养养土地,保证下一季更高产。
饿是肯定饿不死的——没口粮了可以再从短毛那里借。反正他们最初吃的口粮,住的房子,下的种子等等都是靠短毛借款支撑。账本上再多写一笔也没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