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双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一章 广州模式,迷失在一六二九,陆双鹤,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座村子完全是按琼海军移民村标准修建的,用的房子也是那种快速装配的组合式木屋——当初琼海镇从山东大量移民的时候经过广州,刘明强打听到土建部门专门为这些移民准备了只要半天功夫就能搭建起来的简易住宅,二话没说立即打电报回来订购一批,连地形布置图都是参照移民村修建,在吴南海等人眼里看起来就非常亲切。
不过广州这里没那么多荒地可供开垦,周围田亩大都有主了,所以小刘安置到村子里的人多为商铺员工和纱厂工人——刘明强在接手程忠的买卖以后立即扩大经营范围,除了原先的粮食和白糖交易,以及私下里的食盐买卖,也开始售卖各种工业制成品。而且他不仅仅光是从海南岛上运货过来卖,也打算自己收购原材料搞生产。当然太高精尖的东西搞不了,只在靠近珠江旁边建了一座纱厂,利用水力纺纱,倒也干得有声有色。
在此后两天的时间内,茱莉,吴南海,秦石青等人对于刘明强所主持的“琼海贸易公司广州分部”的各方面都进行了考察和了解,普遍认为小胖子干得很不错。虽然在具体项目上还不如海南岛总部那边细致高档,但已经在贸易,耕作,以及制造业等方面逐步走属于自己的道路了。
而随着贸易公司分部在广州的经营范围日益扩大,来自海南琼州的各类货物和生活习惯也在越来越深入的改变着这座城市。保温瓶的热销只是其中一个很小侧影,琼州货在当地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一方面,诸如保温瓶,玻璃镜,玻璃器皿,骨瓷器具等高档商品已经被本地上层人士看作不可或缺之物;而另一方面,较为廉价的各类铁制器具,布匹,以及白糖,食盐等大宗商品也在民间卖得非常好。琼州货同时拥有高档奢侈的品牌和实用方便的口碑,这在商业模式中可是不多见的。
茱莉对这样的局面很满意,并迅速确立了新的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要逐渐向内陆扩张!”
要做到这一点,光靠穿越众自己是不行的——他们愿意去的也就是沿海地区,随时能得到后方支持的区域。再往内陆,危险与辛苦都会大大增加,除了张申岳这种理想主义者,怕是没人愿意去吃那份苦头了。
对那些自己人不愿涉足的地方,贸易公司依然是采取合作分销的方式,把货物用代理形式分包给明朝本地商家,让他们到内陆去销售。刘明强在广州这边也是采取的这种模式——如果不是让本地商家同样获得了利益,以贸易公司这种什么都卖,什么客源都能抢光的可怕能力,恐怕早就遭遇到地方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