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人与土地,阮义忠,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近教育部门公布了一项报告,小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课文是:“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真没想到,已经半个多世纪了,这篇教材还在用。而且,当年的孩子长大为人父,甚至为人祖父了,脑海里还是抹不掉当初在课堂上朗读时,心中的焦急。
这幕景象令我忆起故乡的牵罟。这项传统捕鱼作业,全赖人力将渔网拖上岸,要是渔获丰收就需众多人手,要不然,渔民们反而会被拼命挣脱的鱼群给拖回海中。赔了渔网事小,赔了命可是悲剧。简单说,牵罟正是人与鱼的拔河,哪边数多,哪边就赢。
当二三十人都还拉不动渔网时,可就是大丰收了。渔人们会赶紧敲锣兼吹螺,希望镇上的人都听到。只要赶来投入拔河队伍,双手拿得动的鱼儿都算自个的。听说拔河人数曾近半百,收获抵得上渔家吃穿半年了。
遗憾的是,等我会拍照,这项古老的渔捞作业已再也见不着了。在地方政府强调观光特色之下,牵罟成了旅游的一项体验活动。而拖上岸的网子往往是游客乱扔的各式塑料袋及饮料瓶,近海已没什么鱼可捞了。
渔民行过的这片沙滩,现在已成了著名的观光湿地,附近四处林立着一架架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天象、地貌、人事物都在变,唯有相机快门捕捉的刹那成为永恒。望着这六位渔民的背影,仿佛令人又回到诵着课文的童年。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U400529.jpg"/>
新竹县香山乡,198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