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豺狼的末日
高天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九章 豺狼的末日,如果这是宋史2·太宗、真宗卷,高天流云,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把彼此的脑子都互相搅扰了一番之后,作出的决定居然是——继续优待……赵恒派一位中枢大臣(是谁没说)到边境,找到了李继迁的汉人亲信张浦,传达了对李德明的好意。
赵恒说:“阿移既孤,宜即招抚。”只要能退出灵州城,安守些本分,宋朝就不会亏待你。但是阿移的反应却超级缓慢,他磨磨蹭蹭,拖延了好久,才回了一次话。
说,他老爸还没下葬呢,丧事期间,头晕眼花心也乱,实在没法办公。您容我两天成不?
成,赵恒没催他。因为天朝上国讲究的就是这个。孔圣人规定,为父母服丧,三年期间都得当行尸走肉,不许办公,不许居家,不许喝酒喧哗,更不许和妻子亲热,等等,才算是一个最低限度的“人”。
所以要对阿移的孝心和人格表示尊重……就这样,当李德明再次回信的时候,他已经成了大辽国萧太后的乖乖外孙,李继迁也得到了辽国的追封,成了尚书令。辽国还派专人到灵州城吊孝发丧。
机会失去了,在当时在后来,千百年里都有无数的人对赵恒竖起了中指,严重鄙视他浪费了这样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为什么不出兵?只要稍微强硬些,灵州和定难五州就不一定会是谁的了,就算还是夺不回来,也能让党项人雪上加霜,让他们彻底灰暗,怎么还会有西夏后来的迅速坐大?
但是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回顾一下,为什么我要浪费那么多的篇幅,从赵恒即位,到李继迁死亡,这一段三五年间的历史事无巨细、不管是三国间的血腥战争,还是一点点的磨擦纠纷,都一一介绍,唯恐不清?
就是针对历朝历代的史书里,包括近现代的各位名家的著作里,都存在着的一个缺陷——分门别类写历史。写宋与辽,那么就单写他们之间的事;写宋与西夏,那么除了他们之外,就不说其他。可事实上,这三个国家是掐在一起拧成一团的,完全就是八九百年后之后的另一个《三国演义》,互相牵制,单独说事根本就说不清。
比如说现在赵恒对李德明手软,真的是宋朝的软骨病开始发作?或者说赵恒比他老爹差太多了,他爸要是有这等机会,就算再没兵没粮都不不会放过,他能把皇宫里的侍卫都派上战场,去捡这个大便宜。
好啊,那的确是赵光义能做出来的事。以前把李继迁逼反不就是这样?也是和辽国掐得正欢,急着扳回劣势,想北边损失西北补,结果给子孙后代惹来无穷无尽,看不见头的大麻烦。
那么现在赵恒也得这样的勇敢贪婪,才算是英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