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沉默的铠甲
高天流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九章 沉默的铠甲,如果这是宋史8·南宋卷官宦王朝1,高天流云,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邦的老爹,威胁说不投降就煮了他。
刘邦笑嘻嘻地回复,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项狠人搞不定刘青皮,只好放人了事。
冯大臣说,此时,宋、金交恶,比楚、汉相争还要凶险,已经是两个民族不死不休的局面了,怎么能以一个母亲的生死安危来要求整个民族屈服呢?况且,那样的屈服也带不来平安,更没法让彼此平等!
皇帝应该向刘邦学习,努力振作,对女真人说出刘邦式的外交辞令……没等他说完,赵构掩面痛哭,呜咽着说:“太可怕了。”“杯羹之语,朕不忍闻”,这样残酷的事,永远不要来找我!
之后,赵构踉跄回宫,留下一群呆若木鸡的大臣。
不愧是领导,这样就终结了反对党。带有讽刺意味的建议,居然衬托出了更高层次的慈孝,给原本无耻的事镶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边。
谁还能说赵九弟是无能的、不健全的,这人的思想早就升华到另一种境界了。
赵构第三次痛哭,是在金殿上接见金国使者的时候。当时,他“哽咽,举袖拭泪”,向乌陵思谋询问他母亲、他哥哥渊圣皇帝以及其他亲人的状况。
乌陵思谋很郁闷,让他怎么回答?说他们家的女性亲友团洗衣服很卖力,洗得很有成就感;他们家的男性亲友团在十多年的田间劳动中,已经成了优秀农民……这不是逼着赵构骂人吗?
他只好非常政治化地说:“但望和议早成。”
这就足够了,赵构立即表示出最大的诚意,派专人护送金使回国,让他传话说自己同意全部和约条款,同时勒令沿途南宋官员,尤其是鄂州、镇江方向的军队,不许寻衅滋事。
这太有必要了。很多年以前,韩世忠曾经亲自带人在半路上埋伏,要干掉当年的金国使者,只是由于对方临时改道,才没得手。
赵构深知议和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军方的态度,因此,他迅速命令东南方向的三大将即刻率亲兵觐见。
到得最快的是张俊,其次是韩世忠。岳飞一直拖拖拉拉,从鄂州到临安走了整整一个月,才勉强到达。这一路上,岳飞连续不断地写奏章反对议和,临安方面打马虎眼,只说再议、再议。岳飞火了,直接写辞职信,说自己从此回家种地去,不再当官。
赵构被逼无奈,亲自写信说:“爱卿你来临安,我们当面谈好不好?”
岳飞只好上路。
对比两人此时的心情,岳飞万般无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