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刺荆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8章 俘虏的改造(一),我要做皇帝,要离刺荆轲,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运气好一点的,机灵一点的,被选去了汉军,充当了汉军骑兵的陪练对手。
但这种人很少。
两万战俘里,只有几百人有那个运气。
至于其他人?
少府表示,自己正缺人手呢!
被散置到卾县的战俘,大约总数在八千左右。
这些人,主要是原先折兰部族和白羊部族的战俘,当然还有少量的右贤王本部的战俘。
为了安置这些战俘,汉室在卾县的东南方的沙地上,建立起了一整排整排的战俘营。
这些战俘营,一般都是用木头或者土石堆磊而成。
当然,每隔百步,都会有一间用竹木搭建,铺了砖瓦的平房。
这里是监工们的住所。
与其他地方不同,在此出任监工的,也是匈奴人。
不过不是战俘。
而是几年前跟着北海阏氏嫁来汉室,被当做添头的那些歪瓜裂枣和杂胡。
当然,也有少量出身更加高贵的归义胡人。
李哲,就是这样一个归义胡人。
归义胡人,在汉室的政治地位很高。
他们被视为贵族,享有很多特权。
爬的最高的两个,甚至成了九卿和特进元老。
其他的,也有列侯和封君。
当然,归义胡人也分两种。
一种是自己确实是胡人,另外一种则是迫于生计或者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到匈奴去的中国人。
李哲属于前者。
这从他的相貌就能看出来,他生着一张匈奴普遍的圆脸,眉骨隆起,鼻翼肥大,嘴唇边的胡须和头发有些浅浅的黄色。
为此,小时候,他没少被同伴讥笑过,说他是“黄须奴”。
但在此刻,那些匈奴战俘眼里,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汉朝梦的代表和象征。
微微低头,看着一个满眼热忱的看着他,用着崇拜的眼神,膜拜着他的匈奴战俘,李哲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他很清楚,这些战俘在渴望着什么。
于是,他拿起放在自己面前的盘子里的一块麦饼,递给那个战俘,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夷入夏则夏之,加油改造,有一天,你的子孙或许也能如我一般,冠带羽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诸夏之民!”
“改造”这个词汇,是某个不知名的匈奴人发明。
据说,那人是当今天子的夏夫人的陪嫁奴隶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