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刺荆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38章 调教儒家(二),我要做皇帝,要离刺荆轲,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诗团,收集民间一切好的不好的民谣和谚语,以供当政者参考的传统。
但,这并不是儒家夸夸其谈和不切实际的理由!
因为,并不是说,除了攻仵和非议国政之外,就没有第二条讨论世事弊端的道路。
百姓的问题,民生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都是可以讨论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讨论?
天天就爱吹什么尧舜禹,什么三代之治,什么仁义道德,中庸仁恕。
难道,三代之治,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只靠嘴巴就可以实现?
三代的先王,是靠嘴巴来实现他们的道?
仁义道德与中庸仁恕,更不是靠说就可以做到的。
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哪一样,不是要靠行动来做出来?
但有几个儒生能做到?
一百个人里有一个人没有?
即使有,这个比例也未免太低了!
“朕自承先帝遗命,受命以保宗庙,六年以来,夙兴夜寐,嘉与天下士大夫,臻于三代之道!”刘彻缓缓地说道:“然朕不敏,不明,不能远德,是以方外之国或不安宁,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罪在朕躬!因朕德薄而不能远达也!”
说到此处,刘彻忽然提高了声调,道:“朕既不德,不明,未免使先帝蒙羞,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损宫室以利民生,减御服以为天下先,朕亲耕籍田,以劝耕天下;亲率百官,明修政务,以慰生民!”
“朕闻之,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又闻仲尼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者次!”
“其与诸子共勉之!”
刘彻说完,扫了一眼儒家的众人。
身为帝王,他虽然不会亲自下场,去强行矫正和纠正某些人的三观。
但他手里,握着考举以及升迁这两大大杀器。
更有天子威权为底牌。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假如某些人还听不懂。
那就休怪刘彻不客气了!
而群臣与诸子百家的巨头,则全部俯首拜道:“谨遵陛下教诲,臣敢不遵从圣训?”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中国,皇帝既是党政军一手抓的最高统治者,更是宗教和学术界的最高仲裁者。
特别是在汉室,天子的地位,更是远高于后世一切朝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