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湖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4章 梅岑铁瓷,芳明1128,西洋湖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足以带来巨大改变。
接着,方梦华来到了火铳车间。这是她最关注的地方之一。车间里,工匠们正在忙碌地打造铳管。然而,方梦华很快发现,现有的工艺仍然十分原始——铁皮卷打的铳管,不仅费时费力,质量也不稳定。整个车间年产量仅有几百枝合格的火铳,远远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火器化军队。
「目前舟山军只有一支小规模的神机营。」她心中清楚,虽然火铳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但距离全面火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要依靠冷兵器与金兵作战。」方梦华在心中冷静地分析着。火器固然是未来战争的趋势,但现阶段的技术和产能限制,意味着她必须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但我们不会放弃。」她转头对身边的工匠和军官们说,「继续改进工艺,提升产量。即便现在条件有限,但未来总会属于那些掌握了技术的人。」
朱天权和汤铁牛听着她的指示,连连点头。虽然目前的火器发展还有许多难关要克服,但他们从方梦华的坚定眼神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这里的原地主朱天权,如今同样不再是昔日的地主身份,摇身一变,成了冶金厂的董事。工匠们通过「同济会」这样的组织,获得了他们从前无法想象的话语权。更让朱天权惊讶的是,舟山市希望小学的教育体系已经运作了一年,这所学校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将工匠的理论基础——「科学」——提升到了和儒学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
「儒学和科学平起平坐,甚至还要让工匠的理论凌驾于士人的经典之上?」陆朝西和朱天权的脑子一时有些转不过来。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们深信读书人是天生的精英,知识和文化是权力的来源,而如今,似乎一切都在改变。
站在冶金厂高大的熔炉前,陆朝西回想起方梦华背后的三大组织——明海商会、共荣社、同济会。他已经意识到,方梦华的策略并不仅仅是改良经济,她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结构。商会带动商业,农民通过共荣社的集体经济摆脱了传统的地主控制,工匠则通过同济会获得了话语权。而在这些组织背后,更深层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他仔细思索着这一切,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农工商皆有动作,士呢?方梦华有没有为‘士’留下什么位置?」
从传统的儒学教育中走出的士人,一直是社会的核心。士人不仅掌握着知识和文化,还维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和政治秩序。然而在这里,陆朝西和朱天权都没有看到类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