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湖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8章 明海银钞,芳明1128,西洋湖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宣和七年元夕,秀州华亭县上海滩的「外滩十八号」大厦,方梦华站在八层高楼之上,俯瞰着整个繁忙的码头和一望无际的东海。风中传来了海浪拍打码头的声音,伴随着商船来往运输的号角,整个东海成为了她财富的来源。而这一次,她手中握有的,不仅仅是倭国的银两和东海的航运权,更是一个改变经济秩序的野心——明海银行的诞生。
方梦华轻轻翻阅着桌上的文件,那是朱天权从倭国带回来的报告。210万两银子已顺利运回,倭国的市场也开始逐渐回稳,银子的流通压力得到了部分缓解,但藤原家和平家的银山争夺战却还远未平息。
「这些银子,远不止是贸易所得。」方梦华心中暗想,「我们要让它成为撬动整个天下的金融杠杆,甚至在未来改变宋朝的经济格局。」
她的思路并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财富积累上。作为一个来自21世纪的CEO,她深知银两的潜力有限,单纯依靠白银会导致市场的波动,而金融霸权才能真正控制经济命脉。因此,她决定建立一个全新的货币体系,让明海商会不再只是贸易商会,而是东方世界的金融中心。
方梦华坐在明海商会的总部,桌上摊开的是一叠刚出炉的「明海会钞」。她的眼神在银钞上来回扫视,心中暗自计算着这场跨时代金融实验的潜力和风险。
三百万两白银,这是方梦华建立明海银行的根基。她指示陆朝西和一批信得过的明海商会股东,将这些银子全部存入新成立的明海银行,以这些银子作为储备金,发行总值500万贯的明海银钞。
「一张一贯的银钞只值462文,这并不重要,」方梦华对陆朝西解释,「重要的是,我们的银钞要让人相信它能够随时兑换为足额的一贯或一两银子。只要市场对我们的信任足够,我们就能主宰整个金融体系。」
这些银钞,虽然实际价值一贯等同于462文,但背后由明海商会持有的三百万两白银储备金作为支撑,并依靠商会的庞大网络和赚钱能力,为其赋予了完整的信誉保证——一贯钱或一两银子可以随时足额兑换。明海商会的力量,覆盖了从舟山到北海道的东海各个据点,无论是经济还是武力,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没有哪个势力能够轻易撼动这一金融巨轮的运转。
方梦华此刻清楚,眼前这场战役不仅是刀剑交锋,更是货币、经济体系与信任之间的博弈。她回想起牛顿在英国皇家铸币厂时创立的英镑本位制,以及美国哈利·怀特构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些伟大的金融机制在他们所处的时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